千兆位以太網(Gigabit Ethernet)是對布線系統有著深遠影響的網絡應用。最初,千兆位以太網在北美開發時,意圖是在現有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Cat.5UTP)上運行千兆位的應用。因此,千兆位以太網幾乎將五類非屏蔽雙絞線的理論上的傳輸帶寬用到的極限。在實際操作中人們認識到,并非所有的五類線纜均可以運行千兆位以太網。由于千兆位以太網的四對全雙工傳輸,遠端串擾(farend cross talk, FEXT)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而且,回波反射(returnloss)、綜合近端串擾(powersumnearendcrosstalk,NEXT)、綜合ACR(power sumattenuationto cross talk ration)和傳輸延遲(delay skew)也成為必須考慮的參數。根據丹麥3P實驗室的估計,在已經安裝的Cat.5/ClassD系統中,有10%~20%不能運行千兆位以太網。這個問題在依照北美的TIA/EIA標準設計的系統中尤為突出,因為該標準對于特性阻抗(即造成回波反射的主要參數)要求不夠嚴格。
因此,各標準化委員會正在制定用于新的網絡應用的布線規范。注意這些新規范的動態,對業界人士和廣大用戶是非常重要的。
I.ISO/IEC11801(國際標準)
ISO/IEC11801的修訂稿將在1999年春季頒布。該修訂稿將對鏈路的定義進行修正。ISO/IEC認為以往的鏈路定義應被永久鏈路和通道的定義所取代。此外,將對永久鏈路和通道的等效遠端串擾ELFEXT(equallevelFEXT)、綜合近端串擾(PowersumNEXT)、傳輸延遲(delaySkew)進行規定。而且,修訂稿也將提高近端串擾等傳統參數的指標。應當注意的是,修訂稿的頒布,可能使一些全部由符合現行五類標準的線纜和元件組成的系統達不到ClassD類系統的永久鏈路和通道的參數要求。
ISO/IEC預計在2001年推出第二版的ISO/IEC11801規范。這個新規范將定義六類、七類線纜的標準(截至目前只有瑞士和德國有相應標準問世),給布線技術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第二版的ISO/IEC11801規范將把Cat.5/ClassD的系統按照Cat.5+重新定義,以確保所有的Cat.5/ClassD系統均可運行千兆位以太網。更為重要的是,Cat.6/ClassE和Cat.7/ClassF類鏈路將在這一版的規范中定義。布線系統的電磁兼容性(EMC)問題也將在新版的ISO/IEC11801中考慮。
第二版的ISO/IEC11801規范將對布線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現行的五類標準可能在未來達不到D類應用的要求。因此用戶在建立布線系統時,必須更加注意選用能夠保護其投資的品牌:畢竟,2001年只是三年以后的事,相對于建筑物的使用壽命而言是指日可待了。
II.CELENECEN50173(歐洲標準)
一般而言,CELENECEN50173標準與ISO/IEC11801標準是一致的。但是,EN50173一般比ISO/IEC11801嚴格。CENELEC也將在近期推出EN50173的修訂稿,預計于2000~2001年發布第二版的EN50173。
III.ANSI/TIA/EIA-568A(北美標準)
TIA/EIA568A標準主要應用于北美。TIA/EIA568A標準基本上著眼于非屏蔽系統,對屏蔽系統的規定僅限于FTP。由于Cat.6/Cat.7標準對屏蔽有嚴格的要求,TIA/EIA568A在相關標準的制定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的結構化綜合布線標準的制定對與綜合布線以及網絡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對于業界人士而言,及時了解布線標準的動態對于產品的開發至關重要;對于用戶而言,了解布線標準的發展,對于保護自己的投資是十分重要的。盡管目前的網絡應用大多考慮到現行的五類系統,但是隨著電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不遠的將來,網絡應用會在級別更高的線纜和布線系統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