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已經(jīng)在Celerra磁盤陣列上,提供iSCSI和NAS自動精簡配置。與HDS針鋒相對,其高端存儲系統(tǒng)DMX上也提供了自動精簡配置功能。
NetApp則更早可以在全系列產(chǎn)品上提供自動精簡配置功能,其FAS系列和V系列存儲產(chǎn)品通過采用FlexVol技術提供給了用戶成熟的thin provisioning功能。
此外,NetApp宣稱除了進入市場較早對thin provisioning技術更加熟悉之外,NetApp的自動精簡配置也更加靈活。以快照來說,在應用了存儲虛擬化以后,NetApp可以不斷在存儲空間內(nèi)進行數(shù)據(jù)資源的分配,相比其他廠商產(chǎn)品,他們事先需要預留出空間,無論你的快照真正需要多少空間,他都會幫你預留出來,這樣占用很多的空間。
但是,這些廠商與3PAR的最大區(qū)別在于,3PAR的自動精簡配置完全構建于底層架構之上,而不是作為一項附加的軟件功能提供給存儲系統(tǒng)。因而更加透明、也更加自動化。而其他的廠商,比如NetApp、HDS 和 HP,自動精簡配置的方法大都是從RAID組當中創(chuàng)建存儲資源池,用戶跟以前一樣分配LUNs和卷,但實際上系統(tǒng)只是在欺騙硬件。當實際磁盤使用增長,存儲管理員必須調(diào)整他們卷的分配,這種自動精簡配置可能會導致手動操作多一些。
Intransa:
Intransa恐怕是最晚添加自動精簡配置的iSCSI SAN廠商,因為LeftHand Networks 和EqualLogic此前都已添加了自動精簡配置。Intransa提供的自動精簡配置功能稱作DynaStac,對于運行StorStac OS和1-, 2-, 和10-Gbit/s 系統(tǒng)免費提供升級。StorStac并不能運行在所有的Intransa系統(tǒng)之上,比如IP3000、IP5500和 IP7500 系統(tǒng)就不能免費升級,還需要額外花一點錢還是可以升級到StorStac.
DataCore:
DataCore則表明自動精簡配置其實與硬件是無關的。在其展品推介會上,DataCore提供了一個基于軟件的免費的實驗版的自動精簡配置,DataCore的軟件自動精簡配置運行在服務器上,并且連接到所有的磁盤陣列。
尾聲
簡單觀察了一圈,我們發(fā)現(xiàn),各個廠商的自動精簡配置都有所不同。本文,我們只是將各個廠商的特點簡單提及,至于細節(jié),還是需要部署之前充分考慮,每種自動精簡配置都有自己的利弊,如果我們將來打算部署自動精簡配置,我們就應該多留意各個廠商的技術差異,以便將來作出最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