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業跨國公司,成立于1914年的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在逐步將個人業務剝離之后,發展方向已經逐步轉向為企業級市場。在目前IBM的三大盈利點之一的硬件方面,即將發布的POWER6無疑是IBM最具殺傷力的“武器”。
POWER的起源
說起PC,大家通常的認識是Personal Computer,也就是個人電腦,而IBM PowerPC 中的 PC 代表 Performance Computing,也就是高性能計算,這也很明顯的看出IBM對于POWER的定位。
PowerPC 源自于 POWER 體系結構,在 1993 年首次引入,與IBM 801 類似,PowerPC 從一開始設計就是要在各種計算機上運行:從靠電池驅動的手持設備到超級計算機和大型機。由于RISC架構的芯片的主要特點是可伸縮性好、方便靈活,在上世紀80年代,RISC架構逐漸替代了CISC架構成為了大型計算機和超級服務器的首選。
IBM POWER發展歷程
POWER5
IBM POWER5于2004 年4月發布,與 POWER3 和 POWER4 芯片類似,POWER5 是 POWER 和 PowerPC 體系結構的一種綜合體。這種芯片具有很多特性,例如通信加速、芯片多處理器、同步多線程等等,新研發的POWER 5微處理器是一款新一代的64位微處理器,它除了在性能方面得到明顯提高外,在可擴展性、靈活性和可靠性方面也有所加強?;赑ower 4及Power 4+的設計,POWER 5增加了并發多線程能力(SMT),可以將一個處理器轉變為兩個處理器,從而允許一個芯片同時運行兩個應用,由此大大降低了完成一項任務所需要的時間。一個POWER5系統最終將支持多達64個處理器,這樣從軟件運行角度來看,就好像是128個處理器在工作。
最高可以8核的IBM POWER5+
POWER5芯片具有27,600萬個晶體管,比最初的POWER4芯片(具有17,400萬個晶體管)多10,000萬個。 芯片面積為389平方毫米,包括2313個信號I/O和3057個電源I/O。 POWER5的設計是IBM系統設計師、芯片架構設計師、軟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緊密協作的成果。它所采用的基礎技術有效保證了IBM eServer服務器在占用更小的空間(通過邏輯分區實現)的條件下為客戶提供更高的性能。
Power4和Power5特性的對比
說明:Power系列處理器的未來路線圖----現在占市場主流的是Power4,今年推出Power5,2005年是速度更快的Power5+;2006年和2007年將推出Power6和Power6+;2008年推出Power7,之后是Power7+。系統方面也隨之升級,從AIX 的4.3版本到5.1、5.2,一直到今天的5.3版本。
POWER5和Itanium及Opteron規格對比
IBM的Power6將有單核和多核版本,每核2個線程;Power6采用了1條13級流水線--7級用于浮點運算單元、6級用于整數運算,在Power6中,用13個“4路扇出”邏輯級就能實現(每級流水線一個)。Power6二進制浮點單元(BFU)采用高閥值電壓晶體管以降低漏電流。
IBM POWER6創新技術將會帶給我們什么
Power6還具有多執行緒與虛擬化特性。Power6芯片的兩個核心中,每個核心又各有兩條執行緒,適用于資料密集應用,例如資料庫;每個power6芯片最多能劃分為1024個獨立的分區,令每個分區可以執行各自的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
POWER 6可以把工作負載從一個服務器轉到另一個服務器,而且不會使運行產生任何中斷。今天如果人們要實現這種工作負載的轉移的話,必須使用高可用性的集群。因為必須要做文檔系統的恢復和數據系統的恢復,必然會帶來運行的中斷。使用POWER 6的虛擬化技術,則可以在不中斷的情況下把負載從一個服務器轉到另一個服務器,因為實際上轉移的是內存的內容。
無所不在的POWER6:在基于POWER 6的系列中,IBM計劃推出有不同檔次的產品,既有入門級的,也有中檔和高端的產品,這些產品會在不同的時間內推出。IBM的計劃是從低端一直到高端的POWER 6的產品會逐步的推出,但是推出的順序是一定會先推出POWER 5存在著弱點的部分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