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SUN公司在E10000系列服務器產品上采用了靜態分區技術。這些分區或者也可以叫做“域”的東西,是通過一組物理硬件資源定義出來的。這樣的物理硬件資源可以是一些處理器資源、內存資源以及I/O總線資源的組合。“域”也可以擁有多組硬件資源。每個“域”可以運行獨立的Solaris副本。1999年SUN公司將這種成為“域”的虛擬技術進行了動態化改造,形成了后來的DSD分區,這些DSD分區可以從一個域遷移到另一個域。
2002年的時候,SUN公司又推出了一項叫做“容器container“的虛擬化技術。容器技術只需運行一份solaris操作系統軟件,但對這份solaris里的資源進行了優化和提效,使得虛擬出多份特制的solaris資源供應用程序相對獨立地運行。這種虛擬化的實質是在Solaris操作系統軟件中強化了內置的系統資源管理模塊(SRM),從Solaris9開始,這種模塊被內置入solaris系統中。SRM被用來做”域“之間的資源管理,比如管理CPU使用率、虛擬內存管理、最大處理器數量、最大用戶登錄數以及連接時間磁盤空間管理等等。
跟IBM公司的做法類似,SUN公司也喜歡將差不多意思的概念進行頻繁的改名:”域“的叫法最近又換成了”區域(Zone)“,是Solaris10中的虛擬化技術叫法。根據SUN公司自己的說法,這些虛擬化概念是從BSD系統的”jail“概念衍生出來的。Zone也叫做”可信任的容器“。為應用程序提供虛擬化的”機器環境“。這種虛擬化技術的實現中只運行了一份Solaris操作系統內核。但內核里的一些重要模塊被提取形成了很多獨立的執行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