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匆匆間,“創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設計大賽已經創造了兩屆的輝煌。余音未盡,新樂又起,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設協)與全球二維和三維設計、工程及娛樂軟件的領導者歐特克有限公司(“歐特克”或“Autodesk”)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創新杯”BIM設計大賽的盛會業已拉開帷幕。
BIM設計大賽的舉辦旨在提高中國勘察設計行業三維數字模型技術的應用水平,幫助各勘察設計企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提升工程質量和效率、降低造價和節約資源,推動技術創新、設計創優和人才隊伍建設。
在中國工程建設行業里,BIM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其不僅改變了行業傳統的工作模式,由二維逐步轉向三維,而且給行業帶來了技術和理念上的變革。大賽經過兩年的推廣和實踐,在業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作為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賽事,BIM設計大賽契合了國家的發展戰略,為廣大勘察設計企業及設計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臺。今年各單位更加積極踴躍地報名參賽,以求在這樣的大賽中,展現自身在BIM應用中的亮點與特色。廣泛的參與印證了BIM設計大賽在行業內的影響力,這讓我們更加有理由期待一個肩負著非凡使命的BIM設計大賽的盛況。
BIM的革命性——成就經典
過去的兩屆“創新杯”BIM設計大賽得到了廣大勘察設計企業和設計人員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參選作品的數量和質量接連攀高,BIM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顯著加強,參選作品體現了當時行業BIM應用的最高水平。
回顧涌現出的作品,上海中心大廈項目堪稱BIM應用的經典之作,在其身上我們看到了BIM的發展歷程和立體的、全方位的BIM技術的完美展現。更難能可貴的是,上海中心大廈還是可持續設計的典范應用,BIM技術這一手段使項目的設計者們能夠對其可持續性進行良好的預判,在實施之前就預見到項目可持續性如何、是否真正綠色和節能。除此之外,諸如奧林匹克公園瞭望塔、黑瞎子島植物園、龍巖金融商務中心、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博物館、阿海水電站、曲陽金隅水泥廠、世博變電站等項目,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應用BIM技術。可見,無論是外形和結構都相對復雜的項目,還是基礎設施或工業設施項目,其對BIM技術的需求都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隨著BIM應用的廣泛和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小型項目也在進行著成功的實踐,我們真切地看到了,BIM平臺正在更為廣闊的范圍內幫助設計師、工程師和業主們更好地設計、建造和管理不同項目。
隨著BIM技術大踏步的繼續前行,每一屆的BIM設計大賽都會出現新的亮點,相信今年更不會例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歐特克在全球率先提出BIM這一革命性理念的第10年。在這10年間,BIM技術應用推廣的速度令人驚嘆,其在設計、建造和運營維護等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實現可持續性設計的重要價值,已經在全球大量的重要工程項目中得到了實踐的證明,被譽為工程建設行業實現可持續設計的標桿。尤其是近幾年,BIM 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工程建設行業的發展趨勢,并更加切實地推進BIM在項目中的實施。由此,我們也將期待本屆大賽中新亮點的產生,從而更加促進BIM技術的進步。
對于主辦方來說,他們更希望通過舉辦“創新杯”BIM設計大賽在中國掀起行業性創新的高潮,推動越來越多的設計企業、施工企業和業主加大對BIM的投入和應用,為中國推行BIM提供有力的保障。2012年的BIM設計大賽必將收獲更多更高質量的作品,其舉辦也將推動BIM應用走向更深、更廣的領域,為中國三維數字模型技術的應用發展和提高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成就更多的經典作品。
BIM的新趨勢——拓展創新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云計算的工作步伐。云計算技術越來越被重視,將BIM應用適時推向云端,更是明智之舉。
其實,BIM在10年前還只是一個概念,這個三維的概念現在已經被幾乎所有的建筑師所熟知,云計算也一樣,5年前鮮有人對此有所了解,在那時,云計算只是一個愿景。從愿景到概念,到實踐,到推廣,任何一種新技術都需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如今水到渠成,云計算與三維的BIM技術進行了完美結合,并盡量在建筑項目上向全流程延伸,使實施者能夠逐漸在實踐當中采用BIM的方法論來規劃項目和管理項目,真正與合作伙伴進行溝通,使其效益最大化。云和BIM兩者結合的強大力量使工程建設項目團隊成員進行有效聯系、協作和溝通成為了現實。
可以說,如今的工程建設項目往往因散布各地的項目團隊依賴低效的通信及協作服務而受到阻礙。一套強大而全面的云端內部部署工具,能夠通過協作和數據管理讓各個項目團隊在幾天之內投入工作。這是實現從設計直至施工的BIM工作流程的重要一步。
透過今年BIM設計大賽的獎項設置,我們也看到了新技術的身影。本次大賽繼續按照民用建筑領域、工業工程領域、以及基礎設施(交通、橋梁、市政、水利、地礦等)領域進行評選,而獎項設置則除了依舊包括“最佳BIM建筑設計獎”、“最佳BIM工程設計獎”、“最佳BIM 協同設計獎”、“最佳BIM 應用企業獎”及“最佳綠色分析應用獎”等,還新增了“最佳 BIM 拓展應用獎”,以獎勵率先將 BIM與新技術手段相結合,并創造了實際生產實踐價值的項目和企業。通過該獎項的設立,我們看到了 BIM發展的新方向和趨勢。由此可見,隨著新技術的發展,BIM也將不斷發展,來滿足日益更新的技術手段。
BIM的風向標——出臺標準
憑借在建筑設計領域的出色表現,BIM已被明確寫入建筑發展“十二五”規劃,政府、行業協會以及各設計企業都非常支持與響應BIM在行業內的普及與應用。BIM在經過了多年的實踐和推廣之后,目前迫在眉睫的應該是BIM標準的制定。而標準如何制定,有怎樣的依據,是否能夠真正成為BIM發展的風向標……這已經是目前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如今,BIM標準的制定正在積極的進行中,我們期待其標準的出臺為BIM的實踐和推廣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多年的實踐證明,BIM技術將會極大的促進工程建設行業的發展,這里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價值體現:BIM技術可以實現建筑的精確建造;BIM技術可以實現生命周期的全程優化。
工程建設行業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粗放經營、高排高耗以及生產率低下、資源浪費是非常嚴重的現象,嚴重地制約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行業要發展,一是要實現產業升級,二是要實現全面優化,三是要實行技術進步,四是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在過去幾十年里引進了大量新的建造技術和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的應用,形成了一批標志性的建筑,應該說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這并不能代表全行業的進步。從大量的實踐中我們能夠看到, 基于信息化的BIM技術將帶動整個工程建設產業轉變的技術飛躍。
BIM是建筑領域信息技術發展的基本方向;BIM是建筑行業長期普及和應用的過程;BIM將促使整個建筑行業發生徹底的轉變。那么BIM要真正在行業里實施,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呢?那就是要建立BIM的標準體系。BIM的作用是使建筑項目的各方面信息從規劃、設計、建造到物業管理、運營,再到資本重組整個過程中信息的無阻傳遞。這需要在建筑物幾十年、上百年的使用周期中,有一個各個階段信息集成、共享和協作的基準線,這就是BIM標準。建立標準是整個BIM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只有從技術到實施架構,再到企業實施規則全面建立起來的時候,才是BIM真正普及的時候。
為了推動BIM在中國的實際應用,提升中國建筑行業的信息化技術水平,清華大學軟件學院早在2009年3月就已經開始了中國BIM標準的研究。今年年初,清華大學顧明教授在清華大學與歐特克的戰略合作會議上也曾表示,“目前,BIM的推廣應用正處于關鍵時期,即從BIM的項目級應用過渡到BIM的企業級應用,它是最終走向行業級全面應用的關鍵步驟,在這個關鍵過程中,標準的建立是核心問題,特別是BIM的應用有著跨行業、多領域、全周期的特點,這使CBIMS的研究有著特殊的意義和相當的難度。而清華大學也將協同國內外的產、學、研各方之力,共同完成中國BIM標準的研究和制定,推動中國建筑行業信息技術進步,實現建筑行業的產業升級。”
據了解,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2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定修訂計劃的通知》的要求,國家標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儲標準》等已列入制定計劃。同時,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立項的國家標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編制組和中國BIM發展聯盟授權的網絡討論區——“中國BIM標準千人參與計劃之網絡建言”已正式開啟。隨著各項工作的逐步推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BIM標準制定已走向更深的一步。
縱觀BIM設計大賽兩年來取得的良好效果,也正說明了BIM技術將越來越標準,越來越規范,從宏觀和戰略的角度提出對BIM的理解和界定,將進一步提升BIM設計大賽參賽作品質量,為更多的企業提供標準的模板和榜樣。
BIM設計大賽的帷幕已經拉開,BIM的盛會再度上演,讓我們期待更多、更高標準的BIM作品亮相于盛會之上,為BIM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切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