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算力和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的物理承載,數據中心已經成為各行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當前,中國各行業正處于數字化轉型加速期,數據中心應用場景逐步增加,整體需求將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在“雙碳”國家戰略目標下,未來數據中心的可持續發展依然存在諸多挑戰。
實現數據中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產業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施耐德電氣作為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和先行者,從自身創新實踐出發,積極探索“雙碳”實現路徑。
一、政策指引數據中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成為主旋律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基石,數據中心建設正在提速。同時,作為公認的用電大戶,數據中心的能耗問題總能引發多方關注。
2021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印發《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用3年時間,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算力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格局。《行動計劃》還部署了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指出要加快先進綠色技術產品應用,持續提升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水平,優化綠色管理能力。
“低碳、節能增效、數字化”等已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熱詞。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東數西算”國家戰略方向,“雙碳”戰略目標下,保證其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數據中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大勢所趨。
二、施耐德電氣積極倡導“補行動差距,謀愿景落地”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付諸實踐尤為重要。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氣候雄心目標,國內外互聯網巨頭紛紛做出可持續發展承諾,而最重要的是將承諾付諸行動。
2022年上半年,施耐德電氣委托Forrester和451Research,針對多租戶托管型數據中心和分布式IT(企業級數據中心以及邊緣計算)可持續發展現狀進行系統調研,以了解數據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和量化改進方式,并對相關企業碳承諾與可行動戰略之間存在的差距做出清晰判斷。
針對多租戶托管服務提供商的調研顯示:越來越多的受訪者對可持續發展愈發重視,兩年來相關指標提升了一倍;制定可持續發展計劃的驅動力超過60%源自“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企業人才”,“滿足投資者需求”“滿足客戶要求”等因素次之,相比兩年前有所變化;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可持續發展計劃更有助于吸引新客戶、拓展新業務。
針對分布式IT(企業級數據中心以及邊緣計算)的調研顯示:初級者、中級者、高級者和領導者等不同檔次企業可持續發展進展差異較大。75%受訪者認為他們已經達到了高級者和領導者的水平,但施耐德電氣經過深入研究后發現:實際情況是,受訪者48%處于高級者和領導者水平、22%處于初級者水平、30%處于中級者水平,這也表明分布式IT所有者的想象與現實有所差距。
調研結果表明,整體行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一定進步,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承諾與其實際行動戰略之間依然存在一定差距。為此,施耐德電氣全球數據中心科研中心總監林密倡議“整個行業需要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大膽做出承諾、專注可持續發展,以彌補可持續發展的行動差距,幫助整個行業盡快實現碳中和和凈零排放”。
三、數字化和電氣化融合是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面對可持續發展,當前數據中心服務商需要解決來自于“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需求迅速攀升”、“雙碳目標下的節能降耗”、“企業可持續發展承諾與實際行動戰略的差距”等方面的諸多挑戰。
施耐德電氣作為一家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企業,以更好地滿足客戶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與數字化轉型方面的發展訴求,不僅做出可持續發展承諾,而且積極地付諸實踐。
針對未來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挑戰,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關鍵電源和數據中心業務負責人PankajSharma提出“融合更多數字化和電氣化的電力4.0,能夠有效幫助數據中心服務商解決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實現凈零碳排放目標。”全面電氣化可以實現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更高效,數據中心負碳排、零廢棄物、水資源優化;通過全面數字化,聚焦流程可視化等,提升全生命周期流程效率。借助電力4.0,將在滿足數據中心建設需求的同時,使這些數據中心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更具韌性和高適應性。
四、施耐德電氣“節能改造”“數字化服務”多舉措賦能行業可持續發展
1.量身定制節能改造方案,使存量數據中心煥發新機
中國數據中心發展歷程起步于2010年左右,近些年國內數據中心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速度。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按照標準機架2.5kW統計,截至2021年,中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達到520萬架,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速超過30%。
中國早期數據中心以粗放式的建設特點為主,具有小型化、碎片化、能效低的特征,屬于典型的“老舊小散”,國家能效嚴控趨勢下,未來零散化、碎片化、高能耗的分布式數據中心存在臨著停業、整頓,甚至是關停的風險,促使其必須向集約化、高能效轉變,積極使用風、光、水、氫等可再生能源,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縱觀全國,數據中心整體PUE處于偏高水平,接近1.5,隨著智能化、數字化的進展,數據中心算力的提升,耗電量和碳排將呈上漲趨勢。同時,現階段數據中心普遍效率不高,各行業數據中心單位機架平均功率約為2.5kW,與國家最新要求的新增數據中心單機架構率6kW存在較大差距。在政策要求下,國內有大量數據中心需要借助節能改造實現節能增效和低碳化運營。
節能增效是眾多數據中心所面臨的必選題,對用戶而言,從經濟性、可用性、長遠性的角度其不希望短期頻繁對機房進行升級改造,也不希望改造影響客戶生產運營。為使節能改造投入更少,對客戶機房和生產運營影響最小化以及能效提升最大化,施耐德電氣針對不同客戶群提出了三層級節能增效方案,具體包括:
第一層級:設備級解決方案。此方案面向設施陳舊、PUE處于較高水平的數據機房。具體包含施耐德電氣暖通制冷設備產品、電氣類設備產品等,通過對這些設備的應用直接幫助用戶降低PUE、提升用電效率。
第二層級:系統級解決方案。此方案面向能效水平相對較好,但希望最大化提高能效的數據機房。此方案是在設備級解決方案基礎上結合數字化能力而形成,具體包括暖通節能改造方案、配電節能增效方案等,幫助客戶進一步提高能效、降低PUE。
第三層級:管理級解決方案。此方案旨在幫助數據中心用戶實現能源綜合利用以及低碳化發展。此方案下施耐德電氣將對數據中心用戶的機房進行碳排現狀摸底,結合用戶生產運營特點給出低碳中長期發展建議,以此幫用戶設計減碳路徑,同時進行具體綜合能源管理的落地實施。
從產品級到系統級,再到管理級的升級,施耐德電氣借助多層級解決方案幫助存量數據中心進行無縫整體節能改造,實現可持續發展。
2.數字技術和工具的創新應用,使數字化運維服務更高效
數字經濟時代,伴隨5G、AI等新技術發展,各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加速。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很多企業為追求地緣式效果,將算力遷移至前端(即邊緣計算節點),未來數據中心發展也將從典型的集中數據中心機房過渡到混合IT環境,比如一家企業的部分業務托管在共有云、核心業務自建機房的同時,在全國各地部署邊緣計算節點。這些混合IT環境下的IT基礎設施都可以稱之為數據中心,未來數據中心邊界將逐漸模糊。從數據中心韌性角度來看,典型的數據中心已經在建設、認證體系等方面具備成熟標準,用戶可以直接了解到數據中心在韌性方面的等級。但在混合IT、無邊界的數據中心環境下,行業仍缺乏統一且成熟的標準讓用戶去判斷此環境下的最佳韌性及韌性等級。所以在此環境下,數據中心韌性將是一個大的挑戰。
這種混合IT多站點形式下,也將為企業帶來資源方面的挑戰,企業將難以保障各站點的員工質量和運營水平。同時,大量邊緣站點部署帶來的設備增加,在設備出現故障、數量巨大時,若不能以高效手段及時處理將帶來潛在宕機風險。另外,企業可能還會面臨基礎設施的復雜性增加帶來的多種運維方案等問題。
施耐德電氣認為,企業數字化發展進程中這些運維、服務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借助數字化手段進行解決。早在2010年左右,施耐德電氣就提出了數字化服務的雛形——遠程監測服務,2020年施耐德電氣推出IT基礎設施數字化服務云平臺ITE,并結合EAA遠程專家衍生出新的數字化運維服務模式。新的數字化服務不再局限于只在云端觀察現場報警,而是可以長時間持續集中用戶現場所有此類數據,并且可以對此類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相比于傳統運維工具只能幫助用戶做一些描述性分析以及診斷分析,伴隨機器學習、AI新技術應用,新型運維工具可以實現數據價值挖掘、并作出前瞻性預測性分析。
未來,施耐德電氣將積極踐行“雙碳戰略”,借助前沿數字技術、工具持續創新數字化服務,降低運維成本,提升運維管理效率,打破傳統服務的天花板,實現數據中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