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網絡環境良莠不齊,業內眾多的上網行為管理廠商需要行動起來,保證廣大網民的上網權利,促使國內網絡環境的健康發展。
據官方統計,截至2006年年底,中國內地網民已經達到1億3700萬,其中寬帶用戶已經達到9070萬,手機上網人數已經達到1700萬。中國內地網民主要集中在18至24歲年齡段,占所有網民的35.2%,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7.2%。學生仍是網民的主體,占所有網民的32.3%。
調查也顯示,在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上,互聯網以47.4%的比例高于電視的30.6%。同時,中國網民對網絡電視的需求達到36.3%,超過即時通訊軟件。這些表明,未來在信息傳播上,電視將更多的受到網絡的挑戰。對此,如何有效地控制互聯網上的“不良信息”,增加互聯網的安全性,可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IT廠商的機遇
對于主流的互聯網內容與行為管理廠商來說,采用完善的互聯網管理技術,是滿足互聯網內容與行為管理的必要手段。因為互聯網管理,專門是對所有的互聯網進行管理與監控的標準規范,互聯網雖然具備便捷的優勢,但是健康和不健康信息都與生俱來,而且各種病毒、木馬程序也對廣大網民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對互聯網的放任容易造成安全風險。
其實早在2000年,對于互聯網的行為管理,就已經出現過相應的技術。比如最常見的網頁過濾,以及一些對不良信息的監控和限制。這個時期主要的網絡行為控制還是集成在防火墻以及一些周邊設備中,比如在防火墻的訪問控制列表里面進行一些URL封堵,控制一些應用等。不過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僅靠ACL已經無法滿足日益繁多的更新需求,且效果并不理想。
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廠商實現了對互聯網內容訪問的監控,不僅對訪問不良信息進行控制,而且可以對各種進入的信息進行準入,包括針對各種網絡應用和網絡帶寬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像國外的廠商都有過類似的方案,通過安裝相應的行為管理軟件,對互聯網信息進行監控。不過隨著互聯網應用的復雜性,各種控制功能對于系統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多,因此國內的互聯網管理廠商,普遍采用了專用的硬件平臺技術,方便政府和企業部署高性能的互聯網管理網關和服務器。
國產廠商大有可為
根據計世咨詢的調查,目前國外主流互聯網管理廠商和網絡安全廠商的產品,都僅能做到對10%-20%的國產應用進行控制,事實上95%的國外產品都是基于ICQ、MSN、SKYPE等國外標準應用進行控制。而這還不算新型本土應用的增加。在應用上國外廠商普遍力不從心。不少專家認為,國內的互聯網管理廠商,由于熟悉中國國情,特別是有基于人工智能和手工二次審計的信息分類體制,其URL分類控制的能力將會顯得更加符合國內要求。
事實上,像網康科技這樣的國內互聯網管理廠家已經打開了日本、美國的市場,并在美國設立了研發中心。據悉,其成功的秘訣,就是依靠本地化。
互聯網管理刻不容緩
用北京網康科技有限公司CEO袁沈鋼先生的話說:虛擬的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是對等的,現實世界里有美與丑、善與惡,網絡世界里同樣也有美與丑、善與惡。因此,對互聯網的控制和管理是必然的,無論是從社會角度、從法律角度、從企業的利益角度,甚至從網民的切身利益角度,管理都是必然的,這樣才能建設更加和諧的網絡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