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生物識別技術?
人體生物特征具有"人人不同,終身不變,隨身攜帶"的特點,利用生物特征或行為特征對個人進行身份識別。如:
(1)生物特征:手形、指紋、臉型、虹膜、視網膜,脈搏、耳廓
(2)行為特征:簽字、聲音、按鍵力度等。
基于這些特征,人們已經發展了手形識別、指紋識別、面部識別、發音識別、虹膜識別、簽名識別等多種生物識別技術。
2、什么是拒真率和認假率?
由于計算機處理指紋時,只是涉及了指紋的一些有限的信息,而且比對算法并不是精確匹配,其結果也不能保證100%準確。指紋識別算法應用的重要衡量標志是識別率,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拒真率(False Reject Rate,簡稱FRR):其含義是對于正式使用者的排他率。
認假率(False Accept Rate,簡稱FAR):其含義是對于非正式使用者的認證率。
FRR實際上也是系統易用性的重要指標。由于FRR和FAR是相互矛盾的,這就使得在應用系統中,要權衡易用性和安全性。一個有效的辦法是比對兩個或更多的指紋,從而在不損失易用性的同時,極大地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3、指紋識別為什么比密碼驗證可靠?
指紋產品的安全性比"用戶ID+密碼"方案的安全性高得多。例如采用四位數字密碼的系統,不安全概率為0.01%,如果同采用誤判率為0.01%指紋識別系統相比,由于不誠實的人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試用所有可能的密碼,因此四位密碼并不安全,但是他絕對不可能找到一千個人去為他把所有的手指(十個手指)都試一遍。正因為如此,權威機構認為,在應用中1%的誤判率就可以接受。FRR實際上也是系統易用性的重要指標。由于FRR和FAR是相互矛盾的,這就使得在應用系統的設計中,要權衡易用性和安全性。一個有效的辦法是比對兩個或更多的指紋,從而在不損失易用性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系統安全性。
4、什么是指紋可采集率?
100個人中可以采集到指紋的人數。由于天氣等多方面原因,在南方使用指紋識別的指紋可采集率比北方高。
5、什么是1:1?
1:1技術整個過程可概括為:"你是你自稱的這個人嗎?"。
1:1技術是一個驗證過程,是通過把一個現場采集到的指紋與一個已經登記的指紋進行一對一的比對,來確認身份的過程。根據其提供的標識,即用戶的ID號,再進行指紋比對,確認是否是該標識號對應的人。
6、什么是1:N?
1:N技術可概括為:"我是誰"。
1:N技術是一個辨識過程,是把現場采集到的指紋同指紋數據庫中的指紋逐一進行匹配,從中找出與現場指紋相匹配的指紋。這也叫"一對多匹配"。
7、什么是1:1與1:N結合方式?
是1:1與1:N兩種比對方式的折中方式。在1:1的前提下,進行1:N驗證。先按組號(ID號),在每組的指紋庫中進行1:30驗證(通常設定的人數不超過30人)。考勤的分組方式就是采用這種方式。小區門禁中,根據需要可以做到1:N(N<10),每一戶人家使用一個ID識別號,在一家人內采用指紋匹配,方便記憶和使用。FP200N指紋門禁考勤系統采用混合比對方式,每個人(ID號)登記1-5個指紋,輸入ID號,按已授權任意手指進行身份驗證。
8、為什么要區分用1:1還是用1:N的比對方式?
經實際應用測試:當一臺門禁機的使用指紋數在100枚以內時,可以考慮采用1:N的比對方式,即按一下確認鍵后直接按下手指。若人數過多,則考慮采用1:1的比對方式,即先按ID號后再按下手指,這樣不影響比對速度。使用1:N時必須提高指紋的拒真率,以此減低指紋的認假率。
9、登記哪個指紋有什么要求嗎?
沒有,任一手指均可。但是一般來說,我們最好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拇指紋路較清晰,食指、中指比較靈活,在以后使用中較方便。另外,要登記的指紋最好紋路清晰、特征點明顯、沒有破損等。指紋登記時為什么要采集兩次?而且第二次登記時還要先拿開手指然后再放上去?指紋登記時登記兩次,這兩次分別作為不同的模板存儲下來,以提高系統的容錯率。
如果在登記時,兩次的位置偏差太大,系統會認為不同的指紋而拒絕登記。如果你兩次登記時手指的位置一點都沒有改變,系統因采集到兩幅一模一樣的指紋而拒絕登記。
10、指紋可以復制嗎?
指紋圖可以復制到,但是復制的指紋圖無法在活體指紋采集器識別。對于活體指紋采集器來說指紋是不可偽造的。
11、指紋采集為什么有干手指問題?
我們平常使用的指紋采集設備為活體指紋采集器,活體采集儀感應指紋的溫度和濕度,如果干手指可以采集,那么以白紙復制的指紋也可以使用,系統喪失了安全性和不可替代性。
12、指紋門禁如何連網?
我們獨立型PowerTech是通過以太網絡(Ethernet)連接,采用TCP/IP協議的脫機指紋門禁機。只需普通的網線RJ45就可以連接。
13、指紋嚴重受傷怎么辦?
指紋嚴重受傷后可以通過管理者重新登記一個沒有受傷的指紋。如果全部指紋受傷則采用密碼安全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