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利用假冒網站騙取用戶的賬號和密碼,盜取用戶資金,這種日漸在網上興起的犯罪活動被稱為“網絡釣魚”。前不久,香港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中國銀行分別在媒 體公布在互聯網上出現假冒網站,而據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反映,在互聯網上已相繼出現假冒的中國銀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網站。
直接輸入域名
一般情況下,不法分子利用欺騙性的電子郵件和偽造的網頁(網頁域名與真實的十分類似),騙取銀行客戶輸入個人賬戶資料、密碼等,并利用騙取的用戶卡號和密碼,制作成假的銀行卡,在ATM上取錢或進行網上支付等活動,使用戶蒙受經濟損失。假冒網站的頁面風格與真網站并無兩樣,但多出了要用戶填寫卡號一欄,用戶如果填寫卡號與密碼,這一騙局就會得逞。
為此,銀行業人士提醒,客戶應養成良好的網上操作習慣。在登陸互聯網信息網站和網上銀行時,應采取輸入銀行域名的方式,而不是點擊鏈接的方式進入,特別是郵件附加的鏈接不要輕易點擊,對搜索引擎搜索出來的網站鏈接也要小心甄別;在使用網上銀行時,啟用數字證書保護等安全手段,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數字證書;要及時升級殺毒軟件;不要在網吧等公共場合使用網上銀行系統;并正確使用密碼。
用密碼軟鍵盤
密碼是開啟網上銀行的第一道鑰匙,掌握使用密碼的知識,并能正確使用,密碼就會真正成為客戶使用電子銀行的安全之門。銀行業人士介紹,使用密碼一般有以下六大常識:
■不要使用本人的生日、身證件號碼、銀行賬戶中的前幾位、后幾位或姓名的拼音作為密碼。因為一旦身份證、銀行賬戶被盜或遺失,上述個人信息就都泄露了
■不要將密碼設置為相同的數字或字母,盡量使用數字與字母的組合構成密碼
■不要將密碼設置為有順序的數字或字母,包括升序和降序
■不要將網上銀行“登錄密碼”和“交易密碼”設置成相同的密碼
■在任何情況下不能將密碼透漏給他人,包括銀行工作人員
■在使用網上銀行時,最好不要直接用鍵盤輸入密碼,而用“密碼軟鍵盤”輸入密碼
加密交易信息
目前,國內外的網上銀行系統都廣泛使用“數字證書”來保護客戶的網上交易安全。數字證書是一種由權威的公信機構發放的、記錄著用戶和認證機構有關信息的電子文件。網上銀行交易雙方——銀行和用戶,都各自持有與其身份綁定的數字證書。在網銀交易過程中,雙方都要向對方出示證書,以獲得相互的信任。這個認證過程是以先進的公鑰密碼技術為手段,通過相應的計算機程序實現的。
據介紹,每張數字證書都對應著1對或2對密鑰——公鑰和私鑰。公鑰在網上公開,私鑰則由用戶唯一保管。通常,用戶的私鑰被牢牢地封裝在智能卡中,黑客是無法拿到的。銀行業內人士提醒網上銀行用戶一定要啟用數字證書并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