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中小企業上云積極性
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大規模應用,海量的數據推動數據中心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100萬臺服務器是一個什么概念?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云總裁邱躍鵬就提到,2019年,騰訊全網服務器總量超過100萬臺,把今天騰訊所有的服務能力,都可以裝到清遠數據集群中來。騰訊是中國第一家在線服務突破百萬臺服務器的公司,在全球也是第五家。
他說,回頭看騰訊原來的數據中心建設,10年前建天津數據中心,第一次超過10萬臺,已經是最大的數據中心。但在今天來看遠遠不夠,接下來,騰訊還將陸續新建多個百萬級服務器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
在新基建的規劃版圖中,特意將大數據中心作為重要一部分提出,數據中心是存儲和計算的基礎設施,向上可以對接云計算、AI,向下直接對接到云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模塊,新基建帶來的大數據中心建設熱潮將對數據硬件賽道、云服務和中小企業產生巨大影響。
清華大學大數據基礎設施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強對此表示,隨著數據要素市場在經濟建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最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重新煥發活力,從簡單的能耗指標升級到動態的能效指標,本身就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標志,數據中心直接布局于數據的中心,而非電能中心,一方面適應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等新技術毫秒級的時間敏感性,另一方面是更高維度對計算存儲和傳輸的綜合評估,也將引領數據技術本身的調整方向。
跨國企業成技術供應主要來源
傳統的數據中心更像是一個高耗能的機房,企業從建數據中心本身獲得的收益非常有限,而現在,智能化綠色數據中心對其它行業來說,起著越來越強的帶動作用。
2017年,牛津經濟研究院和華為共同發布了一份名為《數字溢出》的研究報告。在研究了全球GDP最發達80%以上國家經濟發展、綜合國力發展和數字化之間的關系時發現:數字經濟的成長速度,是傳統經濟速度的2.5倍。
這表明,發展數字經濟,會產生一種“溢出”效應,除了企業自身獲益之外,與之相應的產業鏈上下游都會因為這種溢出,而獲得好處。
何為溢出效應?所謂的溢出效應是指事物一個方面的發展帶動了該事物其它方面的發展。
比如說,由于個別企業的行為而對消費者或其他生產者可能造成的好的或壞的經濟效果。放大了說,一國總需求與國民收入增加對別國的影響。
常見的是技術溢出效應。由于跨國公司是世界先進技術的主要發明者,是世界先進技術的主要供應來源,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內部化實現其技術轉移。這種技術轉讓行為對東道國會帶來外部經濟,即技術溢出。
有助于推動區域平衡發展
以5G、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一頭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一頭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將激發更多新需求、創造更多新業態,這種“溢出效應”讓各界充滿期待。
根據《中國5G經濟報告2020》測算,我國5G產業每投入1個單位將帶動6個單位的經濟產出,溢出效應顯著。
這方面比較明顯的是會展業。會展業具有高利潤、高產出、關聯效益強等特點,在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促進經濟、貿易技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今年3月,上海表決通過《上海市會展業條例》。作為一次“史無前例”的創制性立法,全國首部會展業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將固化提升上海舉辦進博會的成熟經驗和創新突破,對本市會展業優化營商環境、賦能行業發展,加強服務保障等進行全面的制度設計。
抓住溢出效應,有助于推動區域平衡發展。今年6月,廣東省發改委公布的《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明確提出,推動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對此表示,深圳土地面積小,需要向外拓展空間,而擁有空間、區位等優勢的惠州可以成為重要合作伙伴,通過抓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共同推進都市圈建設,可實現多方共贏,抓住深圳“三區”疊加溢出效應。
再比如,如果你附近有高校、科研院所等扎堆,那么,這個地方的科技創新能力就不會差到哪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