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28日,對于IBM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代表著業界最先進的64位微處理器Power5終于在世人面前亮相。基于Power4及Power4+的設計,Power5增加了并發多線程能力(SMT),可以將一個處理器轉變為兩個處理器,從而允許一個芯片同時運行兩個應用,由此大大降低了完成一項任務所需要的時間。一個Power5系統最終將支持多達64個處理器,這樣從軟件運行角度來看,就好像是128個處理器在工作。 除了在性能方面得到明顯提高外,Power5在可擴展性、靈活性和可靠性方面也有所加強,從2004年至今,Power5作為主流Unix服務器的處理器為世人所知。
Power5的核心一共有8顆,這個拿在手中的大家伙其實是由4個CPU組成,應該稱之為多芯片模塊(MCM),但是和Intel的安騰處理器的450平方毫米比起來,Power5的核心并不算大,僅僅有389平方毫米。在制作工藝上Power5采用了0.13微米工藝制造,并且是采用了基于8層銅互連技術的SOI工藝。
放大的Power5處理器色彩絢麗
這么大的核心,自然晶體管數目少不了,在那389平方毫米的面積上共有有2億7千6百萬個晶體管,而核心的引腳也達到了大約5400個,其中2313個為數據引腳,3057個為供電引腳。
在一根銅導線里的Power5芯片
單是與技術作對顯然不是IBM想要的。同樣是在這一年,IBM預發布新的高密度Power5服務器系統—IBM eServer p5 575。該產品可以通過簡單的集群方式組成高性能超級計算機,為未來超級計算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僅僅相隔一年,IBM馬不停蹄地推出了Power5+,為Unix服務器再豎大旗,也使得Power架構服務器占據了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Power架構處理器已然成為服務器領域的龍頭老大,不僅代表著業界的最先進水平,也成為廣大的用戶心中最權威的產品。IBM的目的終于達到:成為一家代表著標準和權威的企業。
不過在2005年,IBM的各個競爭對手開始高調推出雙核處理器,IBM的核心再一次處于對手赤裸裸的“窺探”之中。
但是在這一年,Power5的光芒卻被PC奪走。最讓人們矚目的其實并不是這些高端產品的出現,而是IBM將其PC業務出售給聯想。很多分析師認為,IBM是為了擺脫低利潤的個人電腦業務,并且借助聯想更好地獲得股票的增值,當然這種想法并沒有錯,只是他們都沒有注意到IBM此舉真正的意義:PC業務從來都不是IBM的戰略重點,它只是為了滿足客戶們強烈的需求而產生的業務,大型主機才是關鍵所在,拋棄個人PC業務是為了投入更大精力發展主機。而且這還意味著IBM向IT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