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備份和災難恢復的過程
某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的生意往來生成了大量的客戶數據。數據量接近20TB,而且還有10TB的測試數據散布在運行著VMware Infrastructure 3虛擬化軟件的數臺EMC服務器平臺上。而虛擬化則讓這家公司可以有效的利用資源,并且簡化備份和災難恢復的過程。
這家企業使用VCB和EMC的Legato備份軟件來對虛擬機進行備份。虛擬服務器備份是在晚間進行的,同時按照需求還會做完全備份。完全備份的過程大概需要6至7個小時,大概有160臺服務器要做備份,其中有一半是虛擬服務器,很難計算出一臺虛擬服務器的備份時間到底要多久。
為了保護現有的虛擬服務器,他們還使用虛擬快照來克隆新的服務器。使用VCB來保存一個虛擬服務器的拷貝,然后可以把這個拷貝恢復到另外一臺虛擬機上,作為前一個的復制品。
EMC的Clariion Disk Library (CDL)提供了對于虛擬磁帶的支持。備份程序既把數據備份到了虛擬磁帶上也備份到了真正的物理磁帶上,所以這家企業擁有兩種備份。此外,目前的LTO-3磁帶機將很快升級為LTO-4的。雖然目前而言,這家企業還沒有恢復過虛擬機,恢復的過程已經完全被證實可用,而且至少每月有一次測試,有時甚至會在更短時間內進行測試。
這家企業的運維負責人Thompson表示:自從解決了早先出現的一些問題之后,虛擬化的表現很可靠。他說:“我們遇到過VCB運行的時候虛擬機死鎖的情況,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及時升級VMware驅動和工具。” 升級之后,虛擬機就再沒有出過問題。這一點強調了在虛擬環境中軟件維護和版本控制的重要性。
提升效率和靈活性
說到效率和靈活性,這在服務器虛擬化的整合架構中可能是最大的優勢了。一家信息服務公司在整合數據中心的過程中,使用Microsoft Virtual Server 2005 R2提供了靈活性。該公司信息安全主管表示:我們兼并了一家公司,并對整合上把他們的技術架構加入到我們的數據中心,虛擬環境是我們唯一的選擇,這樣才足夠靈活應出現的問題。
一旦存儲虛擬化的優勢顯而易見,整體架構就向著虛擬服務器環境轉變,生產環境上有超過600臺虛擬服務器(占生產環境的80%-85%),而且還有大概400臺虛擬服務器是為了災備恢復的,另外400臺處于開發環境中。該公司信息安全主管認為:這是一種硬件未知觀點,任何運行Windows服務器的平臺可以支持完全虛擬化并能真正利用硬件的全部潛在能力。如今,他們在一臺IBM FAST存儲服務器上大概存儲著60TB的數據。
同時,他們使用VMM來管理和備份Microsoft的虛擬機。VMM不僅能夠幫助配置和優化虛擬環境,而且還能生成VHD文件的備份快照。還使用VMM來生成標準服務器“圖像”,這樣可以縮短部署新虛擬機的時間,并有助于在環境上統一軟件和硬件的版本。這樣,他們開始的時候從頭開始配置一臺新服務器可能需要2到4個小時,而現在可以僅僅通過已經生成的硬拷貝圖像正確地配置到主機上就大功告成了——也就用10到15分鐘時間。
幾乎所有的虛擬機備份都是通過VMM完成的,不過還有一些手動的備份方式可以提供給那些還沒有虛擬化的重要程序。一臺虛擬機真正需要的備份時間取決于VHD文件的大小和備份數據從源到目的的帶寬情況。備份總是先到磁盤,然后離線作為一個獨立的過程再備份到磁帶。
事實上任何地點都能配置災難恢復,只要有電源,有互聯網接入,這一點很重要。虛擬化讓整個災難恢復過程具有可操作性,沒那么可怕了。而且VMM還能幫助進行配置管理,升級等等。VMM提供的負載均衡還可以幫助優化每一臺服務器上虛擬機的數量。
虛擬服務器備份的未來
存儲的數據會越來越多,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對虛擬機備份的網絡存儲空間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這也預示著人們對虛擬服務器備份軟件方面和重復數據刪除技術的關注度會越來越高。真正的挑戰將是執行重復數據刪除卻不會影響到虛擬機的性能。
如果你在一臺虛擬機上執行重復數據刪除,你會給虛擬機的CPU帶來更大的負荷。也就是說,可能會需要一臺外部的數據重復刪除設備來達到必要的性能標準。使用優化的硬件芯片可能還會提升虛擬服務器的一些其他性能表現,可以選擇使用Intel公司的vPro 處理器技術以及Q35 Express芯片。
傳統的備份還得依賴備份軟件才能進行正確的恢復,本地安全性一般,虛擬機則是一個完全自我獨立的系統快照,恢復起來要比一個備份卷簡單得多。加密是虛擬備份環境中另外一個要素,但是目前幾乎沒有多少用戶意識到了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基本上,還看不清虛擬服務器備份的未來。專家指出虛擬化廠商可能會將備份的負擔甩給第三方開發廠商。Whitehouse這樣表示:“我認為他們(虛擬廠商)的第一步驟將是為備份廠商提供應用程序接口。”備份廠商然后就能開發新的應用程序或者在現有備份產品上添加功能,可以利用那些應用程序接口,提供更好更細致的備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