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私有云或者公共云來說,云存儲都是云計算基礎架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款優秀的云存儲解決方案架構能夠幫助用戶實現高效、合理、自動化的使用存儲資源,也是衡量云計算基礎架構是否成功的一大標識。然而在當今這個信息膨脹的時代,數據的容量和復雜度比以往任何時刻都要大。因此,面對日漸復雜的數據環境,構建一個高效性、擴展性和靈活性的云存儲解決方案就成為用戶IT基礎架構建設的必需。
數據復雜度帶來架構變革
除了傳統數據庫等結構化數據之外,當前正在爆炸性增長的是非結構化數據,比如電子郵件、文檔、圖片、音頻以及視頻,另外還有參差著非結構化和結構化數據的備份與歸檔數據。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用戶日益豐富和復雜的應用,特別是在云計算大行其道的趨勢下,依靠過去傳統的存儲架構已經被證明不能承載用戶在數據方面的融合和復雜度。
圖一:IDC關于全球數據增長的預測。從圖中可以看出結構化數據增長緩慢(圖中黃色部分),而非結構化數據(圖中綠色部分)增長迅速,并且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事實上,當今各個行業的業務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實實在在地需要用戶去重新審視IT基礎架構是否能滿足企業需求。比如說在醫療行業,過去醫院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島在區域醫療和醫療改革的大趨勢下就顯得力不從心,融合了非結構化和結構化數據的電子病歷意味著成為醫療行業新的主數據,CT、B超等影像數據的快速增長帶來的傳輸與保存問題等等都需要醫療機構擁有一個具有變革性的存儲架構。又比如傳媒行業,它是一個典型的私有云環境,存在著大量的小容量、高并發、高成長的多媒體數據,用戶對性能和容量要求都非常之高,傳統的存儲架構已經無法滿足這種業務需求。
應用模式決定架構
上面談到了各行各業日益復雜的應用帶來了云存儲架構的革命。對于用戶來說,需要了解每個應用所對于存儲的性能、容量上的要求。比如英特爾就提倡根據每個用戶的不同應用模式來決定云存儲的架構。
圖二:應用模式決定云存儲解決方案架構。用戶根據應用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采用何種存儲,比如對于企業數據(OLTP、OLAP)以及內容分發網絡(CDN)等應用,屬于容量相對小、但對響應速度要求極高的應用,這時就需要在云存儲架構中部署高性能存儲;對于像Hadoop、pNFS等分析與計算應用,英特爾認為融合的存儲服務器能夠滿足這些應用在計算和容量上的雙需求;對于備份與歸檔等這些大容量的順序讀寫應用,采用海量存儲即可滿足需求。
因此,云存儲解決方案出現實際上是用戶對于存儲資源利用高效化的訴求,用戶在選擇云存儲解決方案時候,需要考慮重點考慮自身應用的現狀以及未來應用發展的趨勢,結合這些情況,針對不同應用來選擇合理的云存儲解決方案。用戶更加不能忽視的一個趨勢就是:服務器與存儲走向融合,在融合的大趨勢之下,融合之后的存儲服務器兼顧兩者的特性,未來必定在云存儲架構解決方案中承擔著更多重任。
現在業內存儲廠商提供的云存儲解決方案架構就充分反映了上述趨勢,比如存儲領導廠商EMC公司的Atmos云存儲解決方案架構,該解決方案的典型用戶即為美國AT&T,AT&T選擇Atmos架構來為用戶提供付費即用型托管服務。目前選擇該解決方案的用戶有50%為云服務提供商,20%為媒體用戶。
圖三,EMCAtmos云存儲架構,就是典型的根據應用模式來決定的云存儲解決方案,針對不用應用來部署不同的存儲,并且充分利用存儲與服務器融合的優勢。除此之外,EMC還在該云存儲解決方案平臺中選擇與英特爾緊密合作,采用英特爾至強處理器來加速服務器與存儲的融合,并充分利用英特爾能耗管理工具來降低該云存儲平臺的能耗。
在全球各大云服務提供商中得到廣泛部署的EMCAtmos云存儲架構平臺實際上就代表了當前云存儲平臺搭建的主流趨勢,利用X86平臺良好的開放性、易擴展性、高性能等特點,加上服務器與存儲逐漸走向融合的特點,將應用部署在一個融合的、有層次的云存儲架構之上,從而達到性能與容量上最佳平衡,真正讓用戶感受到云存儲架構帶來的好處。
總結:隨著云計算日漸深入人心,我們發現一個開放、融合的IT基礎架構才能夠讓用戶真正的充分利用各種IT資源,當前的云存儲架構解決方案其實是云計算這種趨勢反應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