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ARM進軍PC市場的新聞,如今來看已經不算新鮮了,在之前就有國外相關媒體的報道:基于ARM處理器和Windows系統的產品預計在2012年年底會正式上市,在筆記本電腦領域,ARM+Windows 8產品預計在2013年6月會投入市場銷售。
報道中所說的預測已經實現了一半,Windows 8系統搭配ARM架構平臺硬件的產品確實已經面世,但這終究只是針對平板電腦領域,沖擊傳統PC市場的產品何時才有?按照先前的預測來看,預計在2013年中期便可看到ARM筆記本,而到2014年有望迎來更大發展,2015年便可蠶食X86平臺市場。
可是在此之前NVIDIA和高通推出的基于ARM架構的處理器產品已經有不少,而跟隨微軟Windows 8 RT系統組合上市的目前還僅是NVIDIA Tegra 3系列處理器,那么ARM+Windows 8如此搭配的平臺就可以和Intel及AMD展開競爭了?
ARM公司CEO曾說過公司未瞄準PC市場,芯片制造商卻蓄勢待發
曾經一些ARM處理器廠商對ARM+Windows 8平臺抱以很大希望,可以幫助它們提升在平板電腦市場的份額,并幫助它們打入被X86架構平臺長期霸占的筆記本電腦領域。但是,這條路遠沒有想象中那樣平坦,而坎坷在于應用瓶頸,開發者的支持才是流行與否的關鍵。
ARM芯片應用廣泛,如今成為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核心
就好比說平板電腦的出現已有多年,如今雖說對傳統PC或者Notebook領域存在一定的沖擊力,但始終不能完全地取代Notebook,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無法完全脫離PC。終端概念與中樞系統的區別便是如此,ARM若要進軍PC市場,就不能僅僅是終端而已。
X86架構處理器誕生至今已經三十多年的歷史,自IBM PC將其選用為主要處理核心之后,X86便成為了個人計算機的標準平臺,也是歷史上最成功的CPU架構。當然除了英特爾制造X86架構處理器以外,還有我們熟知的AMD這家Intel以外最成功的CPU制造商,還有多家X86制造商并不那么出名。
x86架構處理器成為個人計算機標準
英特爾的成功實際上與微軟是分不開的,Windows系統的迅速發展讓個人計算機概念的普及加快了腳步,而后來的Wintel聯盟則長期霸占PC市場。我們熟知蘋果Mac電腦產品系列曾經一段時間還在使用AIM聯盟的PowerPC處理器,而現在已經被Intel的X86架構處理器所取代。
相比之下,ARM架構的發展就要顯得平緩許多,甚至可以說是一路低迷的走來,曾經還有命懸一線、進退兩難的局面。不過一個意義深遠的決定造就的今天ARM在移動終端或者說半導體微處理器的地位:ARM只提供芯片設計技術并不參與芯片生產。
微軟Surface配備ARM處理器
將設計方案授權給其他公司來生產芯片,這使得ARM芯片遍地開花、無處不在,從嵌入式系統、微芯片到如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我們都能看到ARM架構處理的身影。因為它在世界范圍有超過100個的合作伙伴,比如我們在如今的手機上常見的Qualcomm、三星、TI等等,就連英特爾有ARM架構處理器。
ARM平臺筆記本的誕生不無可能
許多媒體評論者都在說ARM是Intel將來的勁敵,在移動終端方面Intel的薄弱讓ARM有機可乘,如今已有英特爾當年風范,霸占移動終端市場,而且Intel面對的不是一個人。反之Intel也絕對是ARM在PC領域的勁敵,欲挑戰X86可沒那么簡單。或許當ARM遇上X86會擦出別樣的火花,個人計算機標準將如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