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社區,作為城市的最基本社會單元,最為貼近民生,也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北京、上海、廣州、寧波等多地城市均已紛紛開展智慧社區項目。其中,中興通訊參與的南京、銀川等項目更是進入到了落地應用階段。
在2014全球城市信息化論壇上,中興通訊智慧城市方案總工程師邢曉江分享了智慧社區的建設經驗,并指出,智慧社區的建設,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努力,中興通訊將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協助智慧社區的各方,更好、更便捷、更高效提供服務,為居民創造更好的宜居環境。
中興通訊智慧城市方案總工程師邢曉江發表主題演講
別看社區小,智慧并不小
演講一開始,邢曉江先以四個圈子形象描繪了智慧社區服務所涵蓋的各個層面:
1) 家庭圈,目前非常火熱的智能家居與其密切相關;2) 小區圈,物業管理和服務在其中占主導;3) 500米生活圈,涉及到小區周邊的配套服務,即超市、健身、餐飲、理發美容等;4) 2公里生活圈,包括街道、居委會以及社會的公共服務。其中,后兩個生活圈,與目前火熱的社區O2O,居家養老和保健都存在密切聯系。
從中可以看到,社區雖然是城市的一個最小社會單元,但涉及到的元素并不少,是一個復雜而多元的體系。開發商、電信運營商、政府、物業管理公司、周邊商戶等各方均需參與其中,融入到社區的規劃、開發、管理、服務等各個層面。
而社區的“智慧”,在于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所帶來的便利,更多地引入產業相關方,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實現小區開發、建設、運營模式的創新,并綜合各利用信息科學技術和決策管理方法,挖掘社區內外的資源潛力,打造一個生態高效、信息發達、經濟繁榮的新型現代化社區。
暢通政民溝通,促進安定和諧
邢曉江指出,構建智慧社區應堅持“以人為本”這一個核心,并從安定和諧、集約建設、智慧生活三個方向來逐步落實。
其中,安定和諧主要針對的是政府管理層面。
隨著政府權力逐步向基層下放,街道社區的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有的街道僅六七個人,卻要面對百余項工作。為了既能實現精細化管理,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解決方案成為一條必由之路。
中興通訊打造的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和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能夠實現資源和數據的共享,為居委會、政府職能辦、社區組織機構等提供政務和公共服務平臺,同時,也打破了傳統內容單一的信息化方案,為社區居民提供網站門戶、手機APP、多媒體信息終端等多種服務渠道,從而暢通政府與民眾的溝通。
集約化建設助力社區健康發展
目前,智慧社區的建設,往往是弱電、門禁、一卡通、安防等各個環節各歸各的,造成了資源和成本的浪費。邢曉江提出,在國家推進光纖到戶和承載網絡統一建設的大背景下,是否能基于統一的承載網絡,把社區各種各樣的服務,能夠統一部署起來?
邢曉江表示,在這種集約的建設和管理模式下,社區建設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有利于智慧社區整個模式的健康運轉和持續發展。中興通訊有能力提供這樣的綜合解決方案,也愿意與電信運營商一起合作,共同探索智慧社區的集約化建設之路。
智慧生活,便民利民
邢曉江從健康社區、居家養老和社區商業三個層面介紹了智慧社區對居民生活上帶來的便利。
其中,健康社區涉及到社區醫院、政府部門、健康機構、小區居民等多方的共同建設和努力。通過構建一系列智慧醫療和健康服務的信息平臺,社區醫院可以通過電子病歷、遠程醫療、 智能處方系統等,來更好地服務醫生和病人,政府機關可以實現衛生信息管理,更好地監控和發布疫情。對于普通家庭來說,能獲得更多的信息化掛號預約、體驗和健康服務。
在居家養老方面,通過建設社區健康小屋、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健康服務設施,老人可以享受不出社區的健康監測,子女通過手機短信即可獲知老人的健康狀況,讓忙碌的上班族能有時間盡一份孝心。
社區商業則是指通過智慧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線上的社區門戶、手機客戶端、自助終端、智能快遞柜等,與線下的家政公司、社區便民餐廳、連鎖超市等相互融合,以O2O的模式為居民提供便捷生活服務。
結語
目前,中興通訊的智慧社區一期已經在南京成功落地,其中,網格化系統極大地幫助社區工作人員簡化了社區管理,提高效率。未來的二期建設中,中興通訊將與更多的社會服務提供商合作,探索更多、更好的社區便民服務模式。
此外,中興通訊還與萬科物業達成合作,利用集群調度、云計算等技術,打造高品質、智能化的物業管理服務。
誠如邢曉江所言,智慧社區需要多方的合作和融入。相信,在中興通訊與社會各方的協同努力下,智慧社區、惠民萬家的美好藍圖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