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M來了
根據IDC預測,UTM產品市場在近幾年將維持高速的增長態勢,在2008年之前將維持平均接近80%的年增長率,并將于2008年成長為一個容量達到20億美元的細分化市場,占有整個信息安全市場的半壁江山,達到57.6%。
雖然目前UTM市場正在以超乎我們預想的速度發展,但是對于很多讀者而言,UTM依然是一個陌生的詞匯,甚至就連業界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對UTM進行公正評價的標準。為了幫助廣大讀者深入了解目前的UTM產品、技術水平及應用,《計算機世界》特別于近期組織了本次UTM產品橫向比較評測,并通過對UTM產品的綜合性能、支持的功能以及易用性等多個方面對其進行了客觀公正的綜合考察。
本次測試引起了業界的普遍關注,最后共有來自安氏領信、FortiNet、SonicWALL、WatchGuard、ZyXEL等5家國內外廠商的5款優秀產品參加了本次評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在此,我們對這些勇于參加測試,并愿意將自己產品的真實表現展現給讀者的廠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在本次評測中,我們使用了業界認可的思博倫通信的測試儀器、軟件,并選用了盡量貼近用戶實際應用環境的測試標準,希望為用戶采購和應用UTM產品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
UTM來了
2004年9月,IDC首度提出了“統一威脅管理”的概念,將防病毒、入侵檢測和防火墻等安全設備劃歸為統一威脅管理(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簡稱UTM)這一新類別。該概念一經提出便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并推動了以整合式安全設備為代表的細分化市場的誕生。
一時間,國內市場上打著UTM旗號的安全產品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不過,細心的讀者也許能夠發現,這些早期的UTM產品往往出自兩個源頭:一種是基于原有防火墻架構的,并在其上增加其他各項安全功能而實現;而另一種則是基于原有IDS/IPS架構的,并在其上增加各項功能而實現。應該說很多早期的UTM產品更像是防火墻或IDS/IPS產品的改進版,產品本身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飛躍。
另外,由于部分媒體和廠商的片面宣傳引導,很多用戶對UTM產品期望值非常高——UTM能夠完全解決現有的全部安全問題。在“UTM全能論”的引導下,很多早期的UTM設備往往是大量安全功能簡單堆砌而成的產物,并沒有在底層做好集成優化設計工作。因此,這些可憐的UTM就像一輛奧拓牽引著一輛滿載的貨車,過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不但沒有解決好安全問題,反而由于缺乏良好的統一管理,足夠的性能保證,導致諸多模塊協同工作時成為網絡的瓶頸和故障點。
隨著業界對UTM理解的不斷深入,以及UTM技術的不斷成熟,如今的UTM產品正在從量變走向質變。目前,大多數廠家對UTM產品的設計思路是在一個真正的基于統一威脅管理的平臺上,根據需要添加用戶急需的安全功能。
在支持的功能方面,UTM也逐漸從華麗走向務實,即選擇那些用戶必備的或是迫切需要的功能。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UTM產品具備了網絡防火墻、VPN、網絡入侵檢測/防御和網關防病毒等多項基本的功能。同時,很多UTM產品還集成了常用的反垃圾郵件、Web內容過濾等模塊。另外,諸如安全管理、日志、策略管理、服務質量(QoS)、負載均衡、高可用性(HA)和帶寬管理等其他特性,也逐步加入了UTM產品中。不過,這些特性通常都是為主要的安全功能服務的。
誰需要UTM
誰需要UTM
隨著攻擊技術的不斷成熟,各類攻擊逐步從網絡層向應用層發展。單一功能的安全防護設備雖然專業性強,但是往往需要多臺設備配合組網,協調性、可維護性、投入成本往往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在不同供應廠商之間出現扯皮的現象時,不利于分析網絡故障的原因。而一款優秀的UTM產品往往具備基于應用協議層防御、低誤報率檢測、高可靠高性能平臺和統一組件化管理等特點,其整合化的優勢變得非常明顯。
不過,就目前的UTM產品而言,它們也存在著一些短板,即性能的瓶頸和功能深度不足。首先,UTM是一款網關型硬件設備,各種應用數據均要經過它的檢查、處理,因此,網絡數據的處理能力非常重要。另外,如果UTM在基本防火墻應用的基礎上,再開啟那些非常占用資源的協議分析、病毒查殺、入侵檢測等應用模塊,處理能力會有明顯下降。雖然,目前業界也有號稱達到千兆級別的UTM產品,但是真正能夠達到實用的也就是在百兆級。因此,對于那些對網絡要求極高的大型企業以及電信運營商們,目前的UTM并不適合。
其次,部分廠商會誤導用戶。UTM把很多功能都集合在一起,但是受困于處理能力的限制,UTM產品添加的各項功能并沒有單一功能的那些產品豐富。用戶應該清楚地認識到UTM并不是簡單地把幾個一加在一起,而是把幾個零點幾加在一起。這就意味著,UTM產品還不具備功能單一的專業安全產品所能達到的安全級別,并不適合那些對安全極其敏感的行業、企業。
在系統地分析了UTM產品本身的特點之后,我們可以發現,目前的UTM產品只有在那些對網絡帶寬要求不高、安全防護等級不太高的應用場合,才能發揮其功能多、整合性高、易于管理維護、綜合成本低的優勢。
從目前的市場需求來看,國內中小企業對安全產品的要求非常明顯:成本低、功能豐富、維護簡單、易于管理等,但是對于帶寬要求并不高,對安全級別的限制也沒有那么嚴格。因此UTM設備恰好可以滿足。試想,如果你把防病毒網關、反垃圾郵件網關、防拒絕服務攻擊網關、內容過濾網關等,再加上路由器和防火墻這樣的網關都塞給中小企業,就太復雜了,它們需要的就是一體化的網關設備。
UTM走向何方?
UTM的誕生,是技術發展使然,同時也是市場需求的演變。作為UTM產品,它既要實現常規的網絡層安全(例如防火墻功能),又要求高速地處理應用層安全防御(如病毒與蠕蟲掃描),所以技術上比一般的單項產品要求高。那么未來的UTM產品將有怎樣的發展方向?
速度更快
由于UTM產品通常會同時運行多個功能模塊,因此對系統性能的要求遠遠大于單純的防火墻或入侵檢測系統。而傳統的x86架構產品,已經很難再有所提升,這意味著UTM產品必須使用更高端的硬件技術。
ASIC(專用集成電路)是被廣泛應用于對性能敏感平臺的一種處理器技術,將各種常用的加密、解密、規則匹配、數據分析等功能集成于ASIC處理器之內,才能夠提供足夠的處理能力,使UTM設備正常運作。
除了基于ASIC硬件架構之外,還有很多UTM安全設備使用了近年來興起的NP(網絡處理器)架構。NP是為了緩解ASIC設計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而推出的處理器技術,同時NP能夠提供趨近于ASIC的運算效能。
在提升硬件速度的同時,UTM產品同樣面臨著系統優化方面的問題。在認清UTM產品并不是安全功能的簡單堆砌之后,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在統一、高效的系統平臺上,部署好各個安全模塊,處理好集成優化問題,也是UTM廠商需要考慮的。
只有這兩個方面都做好了,UTM產品才能真正擺脫性能的束縛,沖向千兆,沖向高端應用環境,并為更深入的數據檢測提供支撐。
兼容WLAN
由于WLAN成本的降低,很多企業已經部署或將要部署WLAN產品。但是隨著國內無線網絡的普及,這些企業也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安全憂慮。因此,各UTM廠商都需要制訂針對國內無線網絡的更為行之有效的安全解決方案。例如,如何讓UTM產品兼容WLAN,并可以進行相應的策略管理、分發,以降低普通用戶使用WLAN的風險。
最后,UTM作為網關型設備,其未來的發展還應該與下一代網絡的建設緊密相關,隨著IPv6、3G網絡的不斷普及,如何適應現有IPv4網絡與其他網絡共存而出現的新型安全性問題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