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型的病毒、黑客程序和新型的反病毒程序、防火墻都是層出不窮,活像生物進化里的生存競爭,相關的文章和程序汗牛充棟。技術方面的問題我不想多談,大家可以在網絡上、各種報刊上查詢。這里要談的是管理和心理(使用習慣)方面的安全漏洞:
很多人以為裝上了防火墻、用名牌軟件定期殺毒就可高枕無憂,卻不知道因為自己使用和管理電腦的方式習慣中漏洞百出,結果防線讓人輕而易舉地就突破了或是一次誤操作數據就全軍覆沒——
貪圖方便、粗心大意型:
這些人因為數人共用一臺電腦,其中涉及的開機密碼、各用戶密碼、上網密碼既多又各不相同,于是為了省事,干脆把密碼寫在電腦旁的桌子上,或是寫在本子上放在電腦桌子的抽屜里,這樣誰稍微花點心思都可以找到,密碼形同虛設——這不是我編出來天方夜譚,我見過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小公司和小辦事處的,他們甚至還有更壞的習慣就是圖省事,沒有設多用戶區分上機操作的人員,沒有用機操作的記錄,如果是有外人來到談點生意,閑聊當中公司的人員到洗手間去或外出一會兒,這時在那兒坐著的外來客人要搞點花樣就易如反掌。出了事大家都不認帳,也不知道是哪里出錯。
針對改進建議:設立、區分多用戶,密碼不要寫成文字(一定要寫的話,起碼不要放在隨手可得的地方),要使用系統的自動記錄功能,保留隨時查詢。建議使用專門的記錄、管理軟件,否則出了事可不是單用殺毒軟件能解決的。
數據堆積,文件結構混亂型:
有的公司打字員為了經常調用頻率高的wps或doc內容,把上百篇文章、通知、總結等全部放在同一個文件里,我見過一些國企里的財務兼打字的機器,一個wps文件里有1.6萬字——其實這樣打開文件的時間加長,搜索內容和選擇打印范圍極不方便,反而使工作不方便。
更危險的是,這樣好比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即使不是病毒,就是普通的windows非法操作,也可能會損壞文件,這時的損失就大了:單個文件損壞就是全年的文本內容全軍覆沒。
還有就是可能是使用者的水平問題,不知道把文件存放在適當的目錄分類儲存,全部放在根目錄下或是my documents下,而且是C盤(因為很多軟件的默認路徑是C盤),加上文件名隨心所欲(什么ABC,A1,DDD之類的名字)這樣病毒一發作或者黑客的木馬一運行,所有的東西輕而易舉就完蛋或者泄密;而且天長日久,C盤根目錄面目全非,想整理和備份都無從著手,因為一大堆文件名毫無章法,甚至分不清是磁盤查錯產生的備份糾正文件還是自己打字生成的。 針對改進建議:一個DOC或WPS文件不要超過三篇文章,要建立分類目錄,為文件起個切合內容的標題,放在C以外的分區儲存,單位有專門電腦管理員的,請他為你做個簡易操作手冊和基本的保密措施如給目錄加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