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災不只是簡單備份
首先,客戶對什么是容災還沒有充分的了解,很多人認為容災系統就是要實現實時切換的備份系統。事實上容災有很多層次,例如國際標準SHARE 78 定義的容災系統有七個層次:從最簡單的僅在本地進行磁帶備份,到將備份的磁帶存儲在異地,再到建立應用系統實時切換的異地備份系統,恢復時間也可以從幾天到小時級到分鐘級、秒級或0數據丟失等。從技術上看,衡量容災系統有兩個主要指標:RPO(Recovery P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當災難發生時允許丟失的數據量;而RTO則代表了系統恢復的時間。
因此針對客戶不同的需求,數據容災通過各種手段和技術來完成。不同的容災體系的投入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系統必須根據數據的重要程度建立相應的數據容災體系。也就是首先對數據重要性進行評估,有時同一系統中的不同數據其重要性不盡相同,可能面臨的災難不同,也應該在整個數據容災體系中區別對待。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實用的、平衡的數據容災體系。從國內的現狀看,目前國內的絕大部分客戶采用的是磁帶備份的方式,而實時切換的容災系統還比較少。
容災不僅是技術
其次,容災是一個工程,而不僅僅是技術。目前很多客戶還停留在對容災技術的關注上,而對容災的流程、規范及其具體措施還不太清楚。另外實現災難恢復方案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不管生產系統與備份系統有什么變化,必須確保解決方案的可行性, 并可以通過維護, 測試和檢查災難恢復計劃來實現。
容災設備與生產系統可以異構
第三,災備系統的設備選型是否需要與生產系統完全一樣?目前在國內已經實施的容災系統中,大部分客戶采用的都是這種方式,例如生產系統如果采用的是某公司的存儲產品,則容災系統也一定要用相同的系統。徐永興指出,從技術上說,這種做法并非必須,目前完全可以實現異構平臺之間的容災備份,例如采用VERITAS的異地容災軟件就可以實現不同平臺間的災備恢復,這樣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硬件選擇方案,而不必要依賴于某個特定的廠商。這也正是VERITAS提出的適用性存儲軟件架構(ASA)的基本思想,“適用性存儲軟件架構”可以支持統一的環境下容納多種廠商的解決方案,它由VERITAS軟件公司的多個軟件產品組成,該架構中的每個軟件產品都具有支持多平臺的特性,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也同樣是模塊的組合方式。“適用性存儲軟件架構”除了實現數據的完整恢復外,還能夠預測系統的運行狀況,自動制定完善的存儲、備份計劃。減少了人工干預,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加了系統的安全系數。
據徐永興介紹,為了實現適用性存儲軟件架構,VERITAS啟動了Enabled Program,成立了互操作實驗室,包括EMC、IBM、HP、HDS等在內的主流存儲設備廠商、磁帶設備廠商、SAN交換機廠商以及HBA廠商等都是VERITAS Enabled Program的成員。目前VERITAS可以支持包括除大型主機外的所有平臺,包括主流UNIX、NT和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