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交換機的監(jiān)控維護以及基本的管理包括檢查模塊、端口以及連接的狀態(tài),這部分工作有助于進行故障的診斷以及日常維護工作。
檢查模塊狀態(tài)
查看模塊的狀態(tài)和信息能夠了解到安裝了什么模塊、MAC地址范圍以及版本號(包括硬件版本Hw、固件版本Fw、軟件版本Sw),這些信息可以進行故障診斷。
Console> (enable) show module [mod_num]
具體形式如Console> show module 3。另外,Catalyst 4912G、2948G和2980G交換機雖然為固定配置,但邏輯上為模塊式,顯示時可以看到兩個模塊。
當移開一個模塊插入另一個不同類型的模塊時,在show module中會顯示不兼容(inconsistent)信息,可以采用clear模塊配置命令或輸入新配置命令。
檢查端口狀態(tài)
可查看交換機端口的詳細配置信息以及一些錯誤統(tǒng)計值。
show port [mod[/port]]
show port命令可以查看交換機上所有端口的信息;show port module number可以查看交換機相應模塊上所有端口的信息;show port module number port number可以查看某個模塊上某個端口的信息。
例如:
Console> show port 2
Console> show port 2/5
1. 檢查端口
顯示端口能力,包括是否支持trunk、QoS、channel 等特性。可以通過檢查端口能力決定能否實現(xiàn)配置。
show port capabilities [mod_num[/port_num]]
該命令可以查看整個模塊上的所有端口或某個端口的能力。
例如:
Console> (enable) show port capabilities 2可以看某個模塊上的所有端口。
Console> (enable) show port capabilities 3/5可以看某個模塊上的某個端口。
2. Telnet命令的使用
telnet host [port]
例如:
Console> (enable) telnet labsparc
Console> (enable) telnet 192.168.0.1 21
該命令最多可同時支持8個Telnet對話(Session),要求具有特權(quán)模式,并可選遠端主機的連接端口號。
3. Login空閑計時器(Timer)的設置
對連接到交換機的對話(Console、Telnet)進行空閑計時,當空閑一定時間后自動斷開連接,此功能可以用于保證設備訪問的安全性。
set logout timeout 時間單位為分鐘。當設置時間值為0時,代表永遠不會斷開。
例如:
Console> (enable) set logout 10
Sessions will be automatically logged out after 10 minutes of idle time.
Console> (enable) set logout 0
Sessions will not be automatically logged out.
4. Telnet 對話的加密
set crypto key rsa nbits [force] 設置密鑰大小,512~2048 bits。
clear crypto key rsa 不進行加密。
show crypto key 顯示加密設置。
例如:
Console> (enable) set crypto key rsa 1024
Generating RSA keys.... [OK]
該命令只適用于遠端用戶訪問該交換機,向外訪問無效。客戶端需安裝相應的應用,系統(tǒng)軟件IOS應支持此特性。
5. 監(jiān)視用戶對話
show users [noalias]
該命令可以顯示當前用戶的活動對話情況,分辨當前的連接情況。
具體執(zhí)行方式如下:
Console> (enable) show users
Console> (enable) show users noalias 不以別名的形式顯示。
在顯示中,“*”指示當前的對話。用戶可以斷開活動的用戶對話,命令為disconnect {console | ip_addr}。
6. Ping 命令的使用
用于測試與遠端主機的連接性。若遠端主機位于不同的IP子網(wǎng),需指定靜態(tài)路由。
在正常執(zhí)行模式下可執(zhí)行如下命令:
ping -s [packet_size] [packet_count]
Ping命令支持-s的參數(shù),允許指定數(shù)據(jù)包的尺寸以及數(shù)據(jù)包的數(shù)量。
7. 二層路徑跟蹤的應用
該命令通過查找交換機中的前傳引擎表以及Cisco獨有的CDP功能,確定從源MAC地址到目的MAC地址的物理路徑,即通過了哪個交換機以及哪個端口、相應端口信息等,從而確定數(shù)據(jù)在交換環(huán)境下的路徑。
使用MAC地址:
l2trace {src-mac-addr} {dest-mac-addr} [vlan] [detail]
使用IP地址或IP別名:
l2trace {src-ip-addr} {dest-ip-addr} [detail]
如指定了源和目的MAC地址,而沒有指定VLAN號,參數(shù)detail能夠顯示路徑上的設備類型、設備名稱、設備的IP地址、進出端口的名稱、速率、雙工模式等。
Console> (enable) l2trace 00-01-22-33-44-55 10-22-33-44-55-66 detail
l2trace vlan number is 10.
00-01-22-33-44-55 found in C4000 named wiring-1 on port 4/1 10MB half duplex
C4000: wiring-1:192.168.242.10:4/1 10MB half duplex -> 5/2 100MB full duplex
C4000: backup-wiring-1:192.168.242.20:1/1 100MB full duplex -> 3/1 100MB full duplex
C5000: backup-core-1:192.168.242.30:4/1 100 MB full duplex -> 1/1 100MB full duplex
C6000: core-1:192.168.242.40:1/1 100MB full duplex -> 2/1 10MB half duplex.
10-22-33-44-55-66 found in C6000 named core-1 on port 2/1 10MB half duplex.
在指定IP地址進行二層跟蹤時,注意交換機上應具有相應的ARP表。
c2948-2> (enable) l2trace 192.168.0.201 192.168.0.100
Mapping IP address to MAC address
192.168.0.201 -> 00-03-47-05-1a-48
192.168.0.100 -> 00-06-29-05-1c-c5
Starting L2 Trace
2/1 : 192.168.0.71 : 2/2
c2948-2> (enable)
在設置命令時應注意如下事項:
(1)只應用在單播流量,即源、目的地址為非廣播或多播地址。
(2)在Catalyst 2948G、4000、5000以及6000等交換機上必須允許CDP。
(3) 要求從源到目的地物理路徑上交換機相互可達,在非源到目的地路徑上的交換機也可以進行路徑跟蹤,但要求此交換機與其他交換機可達。
(4)可以指定源和目的IP地址或MAC地址,若源和目的屬于多個VLAN則可以指定MAC地址以及VLAN,源和目的交換機必須屬于相同的VLAN。
(5)最大支持10跳。
8. IP路由跟蹤
該功能利用IP數(shù)據(jù)包頭中Time To Live (TTL)參數(shù)識別數(shù)據(jù)包路由轉(zhuǎn)發(fā)的實際路徑,顯示路徑中所經(jīng)過的三層設備地址。當該區(qū)域值減少到0時,會自動將接收到的數(shù)據(jù)包丟棄,并產(chǎn)生特定的返回信息到源地址,從而獲得路由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