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對云計算的報道日益增多,因為它對許多商業問題提供了誘人的解決方案。云計算可以解釋為托管的應用程序。一家托管的公司讓你在它的服務器上建立和部署應用程序,通過用戶的瀏覽器提供這些應用程序并且保證每周7天每天24小時工作以及沒有限制的可升級性。對于企業來說,這就是硬錢成本:這個公司不需要購買和維護的服務器、這家公司不需要購買許可證的數據庫、免費的存儲、備份和災難恢復服務。所有這些意味著這家公司不需要雇傭IT人員,不需要支付這類人員的工資和醫療費。
大多數托管的公司還提供開發基礎設施。普通的應用程序能夠更快地開發,更快地部署和立即升級。這是一個誘人的條件。然而,還有一些不利的方面。
第一個問題。盡管有承諾,可用性一直不穩定。許多主要的托管服務公司最近都發生了服務中斷的問題,如谷歌的Gmail服務、亞馬遜的S3和salesforce.com等。網站中斷對于企業來說一般并不重要,因為大多數網站并不托管企業依賴的應用程序。但是,當企業開始在云計算中托管重要任務的應用程序的時候,如電子郵件、客戶/銷售數據和金融服務,企業就需要和期待著近乎完美的服務水平。
第二個問題。因為托管公司擁有硬件,目前還不清楚使用所有這些云計算應用程序生成的數據有多大困難或者有多昂貴。但是,在目前的世界中,這些應用程序和數據對于企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服務中斷不能迅速修復會發生什么事情?如果托管公司破產會發生什么事情?如果托管公司沒有備份它們的數據或者丟失了數據企業將依靠什么?托管公司實際上把企業當成了自己數據的人質。
第三個問題。到目前為止,每一個系統都是獨特的。如果不重新編寫和重新測試應用程序,不可能把一個托管公司的應用程序轉移到另一個托管公司。確實,企業可以編寫應用程序把這些數據拷貝到內部的服務器。但是,這樣一來,企業就需要維護自己的服務器,就失去了云計算提供的主要好處。
最后一個問題是托管公司如何處置他們的服務器搜集的數據的問題。托管公司顯然能夠訪問這些數據,并且必須允許托管公司對這些數據的操作,如加密和解密,備份數據,拷貝數據以提高吞吐量,在服務器之間移動等等。這就提出了托管公司擁有的確切的權利問題。如果托管公司員工偷看你的數據會有什么懲罰?如果托管公司把一家公司的數據出售給一個競爭對手的公司會怎么樣?如果托管公司把這個企業的數據托管部分外包怎么辦?如果托管公司決定挖掘數據中的電子郵件地址和用戶重要信息怎么辦?這個數據的所有權究竟屬于誰?
遺憾的是這些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的答案是令人失望的。到目前為止法院對于誰“擁有”存儲的電子數據的判決一直傾向于支持存儲數據的硬件的擁有者,或者是生成這個數據的企業,而不管是誰生成的這個數據。例如,許多雇員意外地發現他們使用公司計算機編寫的任何東西和數據(如電子郵件、文件或者互聯網接入記錄)都屬于他們的雇主。雇主有權分析和使用那個數據。英國法院最近的一個案例表明,一位雇員把他的Outlook聯絡人列表發送到LinkedIn網站是違法的,盡管那個雇員說他建立這個聯絡人列表是個人使用的,但是,這個數據的所有權是他的雇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