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PROBLEM
在信息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包括企業和政府機構以及其他組織在內的集體中,都存在著大量的IT資產。根據定義,IT資產主要指組織所擁有的、能為組織業務發揮價值的硬件、軟件和信息資產。
IT應用不斷深入,IT資產也日益成為組織的重要資產。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它們,已經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事實上,IT資產管理是IT管理和IT治理的重要內容,IT資產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IT應用的價值和IT服務的水平。
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IT資產管理一方面不斷展開,一方面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何有效追蹤一個動態的IT資產”就是其中之一。IT資產天天都在變,如果用手工統計是跟不上的。設備的管理不規范,到底誰領用了設備?設備在哪里?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更加重視降低成本,如果把IT軟硬件設備視為企業的資產,那么,它就應該產生商業價值。所以,傳統上被看作成本中心的IT部門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充分利用現在資產”、“更嚴格地控制資產”、“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等,這些不僅是企業對IT部門的殷切期望,也越來越成為企業考量IT部門的重要內容。
大多數企業用戶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并沒有從IT資產中得到回報。許多公司的要求很簡單: 資產就應該創造商業價值,就是這么直接。企業的業務發展既然已經與IT的關系密不可分,那么,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現有的IT資產,對于企業提升管理效率,滿足法規遵從的要求,實現更好的投資回報是十分必要的。
詢問IT運維部主管:
我們總共有多少IT資產?
詢問業務部門員工:
對現在的IT終端管理狀況滿意嗎?
方法 SOLUTION
中國農行山東分行科技部高級工程師呂渤海采用的IT資產管理系統是由總行開發的。“這套設備管理系統,是用來管理硬件設備的。”他告訴我們,從范疇上來講,它應該是IT資產管理系統的一部分,但 從整個功能上來講,它的軟件管理功能比較欠缺,沒有在軟件方面提供管理功能。
IT資產管理在小規模企業中不是問題,但是在大型企業中,隨著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設備都要劃歸IT資產管理,這就需要一套系統來進行有效的管理。不然像一些IT設備的存量、折舊、更新等,沒有一個很準確的數據來支撐,這個問題在三五十人的小企業里建立一個檔案就可以解決,但是一個幾萬人、十幾萬人的大企業里,如果沒有這么一套系統,那么管理起來就非常費力和混亂了。正在呂渤海和他的同事們因此而感到困擾時,總行適時地推出了這套系統,正好也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IT資產管理系統也是信息系統,它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數據不準確。因為這些數據都是人工錄入,很容易出現誤差,而不準確的話,IT設備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當時有廠商曾經向呂渤海介紹說,有特定的管理系統可以在網絡上發現IT設備的價值,比較準確。
“我認為這個特性相當不錯。”但他同時也認為,一個企業應該有一個總體的資產衡量系統,IT設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工具,單獨設一套系統來管理似乎有些多余,它應該被放在整個企業的資產管理中進行統籌。
詢問中小企業的CIO同行:
你們有沒有用到IT資產管理系統?
詢問行政或后勤部門:
我們目前如何對IT資產進行統一編碼和管理?
挑戰 CHALLENGE
IT資產管理對于企業如此重要,那么是否要建議企業來上一整套的IT資產管理系統呢?接受采訪的CIO多數持保留意見。
天津天士力集團CIO曾祥云認為,必要性并不大。IT資產管理是集團固定資產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能單獨計算,應該和整個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協調起來。“我們一直在關注IT資產管理這個問題,在天士力公司有天士力固定資產管理制度,IT固定資產的整個生命周期如何進行管理都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如何報廢,如何采購,如何貼標簽,如何購買,事后怎么處置,狀態如何,如何盤點等問題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是沒有建立專門的系統來管理。我們需要跟整個集團的固定資產管理相協調,而不可能單獨建一個系統,這樣效率不高,也會對整個公司管理不利。”
IT資產與其他固定資產相比確實有自身特點,企業在具體的流程操作當中也會采取特別對待,有詳細的規定。在未來,天士力肯定要建一套固定資產的管理系統,IT資產管理系統要納入整個集團的固定資產建設管理,同時要與整個集團的財務建設結合起來考慮,不能使之成為一個信息系統孤島。
實際上,當前固定資產的選配有一個策略性的考慮,這也是曾祥云經常感到困難的地方。因為對于固定資產管理來說,它涉及的面比較廣,涉及的部門也比較多,如何及時地做到同步管理,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固定資產的管理在大的集團管理中都是一個難題,特別是IT資產,生命周期比起其他家具之類的資產有自己的特性。企業對于IT資產管理系統也是有一定需求的,但是不能將其單獨考慮,管理者在管理企業固定資產時應該照顧到IT資產,但是額外建立一套IT資產管理系統必要性不大。對一個大規模企業來說,雖然短期內有成效,但長遠看來,意義不大。
在海關信息中心總工程師何瑜看來,企業之外,部委的信息中心較難做到單獨設立IT管理系統,可能企業對這方面的需求會更大一些。由于海關的工作方式比較特別,他們更傾向于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求助于第三方。
總體上講,全國海關信息中心對IT資產管理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那就是依靠實踐來看管理的效益,確實有成效才會繼續去做。而“如何優化我們的管理,使管理更有效果”,是全國海關信息中心關注的重點。“有時管理太過細化,反而會把簡單的事情變復雜。”何瑜表示。
詢問綜合管理部門:
我們有沒有一套成熟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詢問第三方服務廠商:
你如何幫我降低IT資產管理的成本?
價值 VALUE
呂渤海告訴我們說,他原來最大的一個困擾,就是在更新特定設備時沒有數據支持。比如說更新打印機,應該更新多少,更新哪些?這些都需要有詳實的數據。如果沒有,只能粗略地估計,這種做法在現代管理中顯得比較可笑。而且對于現有資產,設備使用以后到底是好用還是不好用,它的故障率有多少,這個品牌值不值得繼續采購應用,到底存在哪些問題,是不是要對廠家提要求,或者干脆換一個產品牌子。這種種問題,如果沒有管理系統的數據支撐,確實會很麻煩。如果管理系統能夠很直觀地表現出這些問題,管理人員就可以知道,這些設備在過去的工作效率怎樣,能不能滿足日常的業務需求。
但短時間之內他們不會再對IT管理做大的投入。從管理上來講,現有的管理系統雖然有些方面還不能滿足全部的需求,但是純粹為了管理而投入,見效并不是很明顯。作為一個企業,投入之后看到產出是非常重要的,IT本身就是一個在企業中很難看出投入后的產出的部門,如果再在IT管理系統上投入的話,就更難體現了。“所以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我投入了管理系統,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又節約了多少,這都需要時間來檢驗的。在很多時候,建立某個管理信息系統與增加人手,能解決同樣的問題,而后者往往比用軟件效果更直觀,甚至做的事情還能更多。”呂渤海說。
而在何瑜的工作中,一般會通過新項目的上線淘汰老設備來解決問題,不是每個設備都算在一個項目的成本上,他們更注重的是項目所要實現的目的是什么,因此對于成本的計算是粗算而不是細算,不會把設備成本都算在項目里,而是按照部門來計算,看看工作效率是否得到有效提高,這樣計算起來就比較簡單。
呂渤海告訴我們,他比較贊同的是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IT資產的價值在于它提供服務的價值,不是說購置這些資產花了多少錢,直接產生了什么經濟效益。而是說借助這些設備所能形成的一套方法或者流程,不能單就軟件或者硬件本身的價值來計算。而由此引申,對IT資產進行管理的價值,也必然有一本深奧的賬要算。
詢問自己:
IT資產管理能為我的企業帶來哪些價值?
詢問CEO:
你能給我多少時間來檢驗IT資產管理的投資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