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安全報告顯示,對網絡用戶最有效的陷阱不在惡意網站,而在用戶信任的網站。
思科2013年的年度安全報告中,研究者發現,在線購物網站傳播的惡意內容是盜版軟件網站的21倍,搜索引擎傳播的惡意內容是盜版軟件網站的27倍。
思科高級安全研究員Mary Landesman表示,分析表明,大多數惡意軟件通過知名的、聲譽好的、合法的網站進行傳播。Landesman 稱,在這種攻擊模式下,惡意軟件自身會通過路過式下載攻擊悄悄地下載,而用戶并沒有做任何錯事。
這份報告指出,惡意軟件作者目標指向常見漏洞。87%將目標指向Java。PDF和Adobe Flash Player漏洞會是下一步的目標。
思科發現,最大型的企業(擁有2.5萬或以上員工)遭遇到Web惡意軟件的風險是較小公司的2.5倍。大公司擁有更高價值的知識產權,因此更容易成為攻擊的對象。
報告指出,雖然從用戶數看,較小公司較少遭遇惡意軟件,但不論規模大小,所有公司潛藏著惡意攻擊的重大風險。每個組織都應該做好基礎的安全防護工作,以保護網絡和知識產權。
從國家看,Web惡意軟件在各國排名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從2011年的第二變成2012年的第六,丹麥和瑞典分別位于第三和第四名,排名首位的是美國。
Landesman表示,今天的惡意軟件攻擊目的是賺錢。因此,攻擊者會追隨用戶。一些攻擊者已經擴展了他們的工具包,包括智能手機和Mac漏洞,因此,未來這種趨勢還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