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維持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所有企業持續思考的問題,在行業面臨生產效率和運營效率發展瓶頸的背景下,傳統企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中國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的引領者之一,從數字化到智慧化的進階過程中,以第三平臺為核心的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正在成為中國企業的智慧大腦,指導企業經營與管理,讓企業數據成為生產力,幫助企業轉型升級。
近日,在2018 IDC中國數字化轉型年度盛典上,軟通動力高級副總裁李慶法發表了題為《AI助力企業智慧化轉型》的主題演講,對于企業如何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數字化向智能化轉型提出一些新思維。

軟通動力高級副總裁李慶法
會后李慶法在接受賽迪網采訪時表示,企業轉型升級關鍵是要以數據為核心,構建智慧大腦,加速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目前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到達一定階段,在競爭力要素、企業配置、決策模式三大轉變需求倒逼下,企業必須由數字轉型轉向智慧轉型。
去年,在由國務院國資委舉辦的2017中央企業CIO年會上,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負責人指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關鍵是要以數據為核心,構建智慧大腦,以云計算為支撐,以“互聯、共享、智能”理念為引領,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那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應當如何走下去呢?對此,李慶法指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構建“智慧大腦”——這已經成為各方的共識。數字化時代的企業決策必須向智能化轉型,完成由經驗決策向機器決策演進,讓認知力成為核心競爭要素,并使大數據處理、深度學習成為企業基礎配置。
作為我國信息技術的實力干將,軟通動力依靠多年的行業數據積累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準確把握,自主研發AI平臺“深思圖智系統”,該平臺可以為眾多行業客戶構建企業AI賦能平臺,幫助企業快速實施AI場景化應用,提升企業智能化管理水平。據介紹,深思圖智平臺像人類大腦一樣分為左、右腦。左腦構建行業知識圖譜構建系統,實現智能搜索、推薦、問答、推理功能,右腦構建深度學習系統,可以實現提取特征、聚類分析、關聯分析、時序預測功能。
“企業從信息化、數字化走向智能化過程中,需要明確企業AI的規劃路線圖,選擇合適的AI基礎平臺,建立高質量的數據治理體系,并結合業務場景逐步落地AI應用。”李慶法表示。在多年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中,軟通動力逐漸認識到企業向智慧化升級的必要性,并基于“深思圖智”為企業定制“智慧大腦”。
結合深度學習和知識圖譜雙驅動力的“深思圖智”智慧大腦平臺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支持本地部署;二是不讓數據流失,安全性能到保證;三是高自動化建模,節約時間成本。基于智慧大腦,軟通動力提供AI解決方案、戰略咨詢、AI賦能能力輸出、AI基礎數據服務等“一攬子”技術服務,大大降低企業AI應用門檻,真正做到幫助企業數據產生生產力。
以金融行業為例,傳統金融企業借助ICT技術和AI技術正在重構用戶體驗、商業流程、產品與服務以及商業模式,進而實現轉型、創新、增長。金融企業也正在從人力驅動向技術驅動轉型,李慶法表示,“智慧大腦”衍生的金融大腦,可以幫助銀行、保險等企業提升客戶洞察能力,實現精準營銷和智能投顧。金融行業對風險控制的重視,讓金融行業更傾向知識圖譜來解決問題,而“深思圖智”的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的雙驅動特性,讓金融行業在高效化、智能化的同時又能實時監控高風險交易,提升金融結構反欺詐能力。
擁有“智慧大腦”的金融企業,在服務渠道層、業務運營層、集團資管層、基礎管理層、數據分析層等多方面均能實現不同程度的智慧化。目前軟通動力不僅服務了國內各大商業銀行、集團財務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類客戶,也為世界500強企業、大型國有企業等企業優質客戶創造了價值。
近十多年來,在財務公司方面,與軟通動力合作的企業除了中石油,還包括中海油、國電集團、五礦集團、中華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南航集團等;在信托領域,有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華融國際信托、英大國際信托等;其他集團客戶,則有普天集團、海航集團、五糧液、茅臺等——可以說,基本囊括了企業金融領域核心市場。對金融領域的深度滲透讓軟通動力更有信心和實力將AI技術賦能于金融領域,也讓軟通動力的市場競爭力遠超與同類信息技術服務。
除金融行業外,軟通動力在其他行業的積淀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對軟通動力也極力將AI技術賦能于能源、零售、醫療等行業,李慶法認為,AI的最大價值在于ToB領域,軟通動力將致力于幫助全行業企業智能化轉型,真正向企業賦能AI,讓企業數據成為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