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也可以看出,數字化形勢下的上“云”,已經不只是企業自身業務的考慮,更是上升為國家的大政方針。
疫情時代加速了企業上“云”的進程,可也提出了新的難題:如何選擇云平臺和服務?如何控制投入成本?如何做好安全和運維?
自建云還是公有云
據一份調研數據預測,2025年全球企業云技術使用率將達90%以上,這充分表明,上云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重要趨勢。
但是對于企業而言,選擇什么樣的云來支撐自己做業務轉型和創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從行業發展來看,企業的關鍵業務和應用幾乎是不可能僅鎖定在一個云業務提供商,因此,多云戰略似乎成為最有利的方式。

Akamai亞太及歐洲區云計算專家團隊負責人 李文濤
“云”是一個部分實現的愿景,它還存在著很多挑戰。Akamai亞太及歐洲區云計算專家團隊負責人李文濤表示:大的公有云廠商希望把用戶鎖定在自己的平臺上,往往會用這幾種方式進行客戶的鎖定:通過自己提供的私有軟件和技術,讓客戶用私有的軟件和技術去構建應用;在“出”方向的網絡流量方面費用非常高;有自己的認證體系以及獨特的知識和技能。這種廠商鎖定的后果,是讓用戶的遷移難度更大和成本難以控制。
另外,大的公有云廠商收費體系往往比較復雜,產生的費用難以控制。盡管初期投入的費用較低,但是隨著應用的深入,費用的上升很難得到控制。
如此看來,企業自建云似乎在成本和自由度方面優于選擇公有云廠商。不過也將面臨需要專業的運維團隊和開發團隊,以及需要設計完善的系統架構、服務體系和流程。這對于不具備相關技術人才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壁壘。
如何選擇合適的云,企業似乎遭遇了一個窘境,有沒有一個新的角度呢?我們看看Akamai是如何做的。
2022年2月Akamai收購了云計算先驅Linode,并與自己的CDN和云安全的體系做了整合,為客戶提供一個公有云的新范式,一個不同以往的選擇。
Akamai采取開放式的技術體系,提供質量非常高的IaaS層的服務,幫助企業通過開源軟件和第三方工具構建他們的應用。這種應用是真正可移植、可遷移的,不必擔心被鎖定的風險,可以輕松的遷移到其他“云”上,減少了云廠商私有技術對企業的禁錮。
在成本方面,Akamai憑借全球的基礎設施和客戶支持能力優勢,能夠做到既有中小廠商的簡單易用、價格便宜,又有大型廠商的高可靠性、高擴展性。
Akamai的目標是集中精力幫客戶做一個“云中立”的基礎設施的云,李文濤如是說。
安全和運維對策
除了云服務的技術能力和成本,安全也是企業上“云”重點關注的問題。上“云”意味著企業的數據資產也要數字化、網絡化,因此,數據安全風險成為企業選擇云服務商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當前云服務中存在的數據安全風險隱患依然存在,比如:數據傳輸和共享過程中,數據的加密機制缺陷,敏感數據加密保護技術落后;云服務數據在遷移過程中處置不合理;開放接口管理不嚴格等等。這些往往會帶來安全風險,導致信息泄露或被篡改而給企業造成損失。
李文濤表示,企業對“云服務”商的選擇和安全二者缺一不可,需要同時考慮。我們也看到企業把應用部署在“云”上之后,會有很多安全方面的挑戰。Akamai在“云安全”方面具備領導者地位,積累了很多年的云安全經驗,有一套“云安全”最佳實踐,可以幫助企業做到面向互聯網服務的安全保障。
Akamai在過去幾年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因此在零信任、微分段、API安全方面有非常完整的解決方案,既保證企業的互聯網業務安全,也保證其內網、云環境下可以采用一個最佳的零信任的架構,來保障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李文濤補充道。
很多企業自身運維團隊的人員和運維能力不足,面對復雜的云平臺架構運維更是無以應對。這種不足,在數字化下的業務應用帶來快速的平臺軟件迭代的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系統風險。
Akamai提供了云上的咨詢服務,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處理基礎設施的日常運維、故障處理以及升級等情況。
李文濤表示: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國內的很多中小企業,尤其是Akamai服務的“出海”企業,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其實具有很強的內部技術運維和開發能力。這些企業往往比較喜歡“基礎設施即服務”的平臺,因為他們有構建自己應用的能力,通過更好地使用“基礎設施即服務”可以幫助他們顯著降低成本。
李文濤認為這是國內中小企業相比于海外同行的一個重要優勢,國內企業的技術能力,尤其是在IT方面的技術能力是非常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