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端管理上,制造業企業面臨著很大的困擾,困擾一方面來自于龐大的終端,另一方面來自于業務人員遍布全球,他們要長期面對頻繁移動辦公并且身邊沒有配屬IT人員的情況。
制造業不簡單
大部分的制造業企業,生產部門和銷售等其他部門往往是分開的,生產部門會位于人力資源豐富并且人力成本較低的地區,生產部門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環境,一般來說,盡管員工數量眾多,這里的終端IT管理需求往往并不強,更多的管理是存在于生產過程的監控。
然而在銷售、運營等環境中,這些業務部門往往并不和生產部門在一起,他們需要及時的響應市場、客戶的需求,并經常的變換辦公地點,對于這些業務部門來說,企業和員工對于終端的管理都有著強烈的需求。
對于企業而言,他們需要一套系統,能夠對于員工的終端進行一段的集中管理,保障業務的順利落實,另一方面,他們需要幫助員工很好的利用終端完成業務工作,提升企業業績。
而對于員工而言,他們需要讓終端實現隨時的響應,如果出現故障,需要及時的排除,并且不影響到業務的展開。
我們從信邦制藥身上可以明顯看到這樣的需求,他們從1995年開始組建銷售網絡。為了節約營銷網絡建設費用,信邦制藥采用如下方式建設辦事處:在總部所在地貴陽招聘合適人選作為辦事處經理并外派;辦事處經理負責在當地招聘和管理醫藥代表、制定本地市場開發計劃、開發本地市場、選擇合適的醫藥公司作為向醫院供貨的渠道等任務。
這意味著,公司的員工分布極其分散,在IT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制造業中,我們還能看到IT消費化的趨勢蔓延,很多的員工會選擇攜帶自己的設備進行辦公,每一個設備,不僅僅會被應用到商用用途上,在員工下班之后,還有可能被運用到消費和娛樂應用上。因此,員工們不希望在終端上有著自主的管理能力,同時企業IT又希望將終端納入到企業的整體管理體系中。
而從外部環境來看,制造業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工信部副部長蘇波曾表示,中國制造業面臨三大挑戰:其一,國際金融危機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經濟循環體系,發達國家消費模式的調整,對出口導向特征明顯的中國制造業形成較大的結構性制約。其二,發達國家“回歸”制造業,發展中國家之間競爭加劇,中國制造業發展面臨雙重壓力。其三,能源資源約束趨緊,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傳統競爭優勢逐步減弱。
在困難的局面中,制造業需要更加高效的IT來幫助他們在逆境中獲得成功。
應用博銳
面對這樣較為特殊同時又很常見的需求,企業可以依靠英特爾的博銳平臺是解決問題。
我們仍然以信邦制藥為例,他們為了組件高效的管理平臺,在后臺系統上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說集成了ERP系統,對財務和資產管理納入了統一的體系中。然而,企業的終端管理并不僅僅依靠ERP就可以解決,ERP相當于一個將軍,企業還需要士兵來完成最終的管理工作。這個士兵就是終端上的管理技術——博銳。
而且從現實情況來看,過去或許是由于技術局限,或許是因為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局限,很多終端管理工具并沒有得到很高的評價和認可,而今天技術、網絡都已不可同日而語,也許當今的終端管理工具可能會給企業IT運維人員一些驚喜。另外,過去的問題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操作系統的依賴,而今博銳提供了硬件層支持的介入,讓終端管理工具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發揮管理作用。
博銳是英特爾推出的一個商用平臺,它被集成到我們熟悉的智能酷睿處理器和芯片組中,一般OEM在推出他們的商用臺式機、筆記本或者一體機中,都會采用帶有博銳技術的處理器平臺。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博銳基于硬件底層,而不依賴于操作系統,因此,基于博銳的管理能夠更加簡潔,并且直接,讓企業對終端實現高效可行的管理。
同時,面對終端出現的故障,基于硬件的博銳,甚至可以遠程排除操作系統的一些故障,對終端進行重裝操作系統操作,這對于很多軟件管理方案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博銳的出現,也解決了IT消費化的問題,不論是企業統一部署的終端,還是員工的自有設備,不論企業是否部署了BYOD的方案,都能被動態的,高定制性的納入管理體系中來。
基于于英特爾的博銳平臺,一些軟件開發商也推出了完整的終端管理解決方案,來更好的解決終端管理的問題,比如已經被戴爾收購的KACE,KACE中國區品牌經理孫峪透露,KACE與博銳集成的解決方案,其中的管理功能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實施管理。對于今天很多企業要求移動辦公而言不失為一種高效的運維之道。除此以外,還能實現軟件分發和系統的部署的功能。
Gartner數據指出,在2012年底前,77%的大企業認為在移動設備上穩妥地運行公司數據將是其最重要的安全目標,終端設備的便攜性、安全性和易用性需求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而終端計算設備的便捷管理也成為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的有效手段。通過了集成博銳技術的管理解決方案,制造業企業就可以擁有全面的終端計算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