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你的環境不僅僅是對你的一些老式服務器(有些服務器也許是在90年代技術繁榮時期以來就一直放在那里的)進行分區。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還意味著購買更多的硬件。
虛擬化對于從頭開始建立數據中心的企業來說是很簡單的。但是,大多數企業沒有那種閑置的現金。
NetIQ公司主要分析師Wes Noonan日前在服務器觀察網站上警告說,不要在硬件上節省。如果你節省硬件開支,那并不會減少你的資本開支。它會讓你在其它方面付出代價,人力費用,人員問題以及損失銷售等等。
那么,如何解釋需要大量投資硬件呢?
當涉及到開支的時候,投資回報是王道。所以,無論向誰推銷一個計劃,有關投資回報的預算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是,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如果不足以達到這個目的該怎么辦呢?
Nermertes research公司分析師Nermertes research在題為"提出理由:當投資回報組不足時推銷虛擬化"的研討會上說,要量化。一般來說,大多數企業都追逐容易摘到的果實并且假定所有的成本都會下降。這在一開始是很好的,因為成本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會下降。然而,當企業超越低性能服務器和運營之后,這種做法從長遠看是不行的。
一般來說,部署的過程需要幾年時間。Ritter說,一個典型的部署過程需要2年多的時間。對于大型企業來說,這需要5至7年時間。采用這種項目,你很快就會看到最初的好處。但是,隨著你進入生產領域和采用大型數據庫應用程序,投資回報就不那樣明顯,或者沒有那樣快了。
因此,企業必須要有長遠的觀點。Ritter建議找一些關鍵的指標在這個過程的早期階段進行測量,這些指標要考慮到靈活性和敏捷性。這樣,這些指標將成為標準的跟蹤指標,并且及時成為一個商業理由的基礎。
Ritter強調說,如果你不在早期制定一個衡量投資回報的指標,你就會較早受到傷害。
有許多方法進行這種測量。例如,高可用性和災難恢復是重要的問題。在某些情況下,虛擬化使機構建立一個容錯站點在財務上是可行的,如果機構以前不能建立這種站點的話。這些好處應該進行量化,然后加入考慮的理由之中。
削減成本是另一種方法。一家公司通常把減少成本作為最初投資的正當理由。其它應該考慮的因素包括:
·縮短維修窗口
·當虛擬化時,一些服務器(如Exchange)運行得更好
·延長作為虛擬機的硬件的生命周期(這是很簡單的,因為它在利用已經在使用的硬件并且很有可能是已經折舊的硬件)
·開始和停止硬件的能力
Ritter警告稱,過程和程序必須要與虛擬化一致。他解釋說,起決定作用的不是硬件,而是處理這個事情的人。
乍一看,配置從幾個星期減少到了幾個小時。然而,機構面對的大多數配置時間是在實際的虛擬化過程之外的(如獲得采購訂單和把設備安裝到機架上花費的時間)。實際虛擬化之前的過程必須要確定下來,否則就不會感受到虛擬化的真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