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數字治理分論壇首次亮相,該分論壇上還啟動了“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專項行動。數字治理是時代發展的呼喚,《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提出,“要優化數字化發展環境”“建設公平規范的數字治理生態”。一直以來,中國電信積極履行責任擔當,加快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數字治理能力,營造良好數字環境。
數據安全威脅向各領域滲透
在數字化的新發展格局下,數據已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與社會生產生活深度融合,隨之而來的是網絡安全威脅進一步向各個領域滲透,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復雜。
IBM和Ponemon研究所聯合發布的一份全球性的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數據泄露規模和平均成本均創下歷史新高,數據泄露事件的平均成本高達435萬美元,比2021年增長了2.6%,自2020年以來增長了12.7%。
數據安全風險也呈現多樣性。在數據采集側:2020年滴滴違規采集和使用個人信息,被罰款80億;數據存儲側:2021年GetHealth子公網數據庫位置密碼保護沒導致6100多萬條健康數據泄露;數據傳輸側:2022年Accellion文件傳輸系統遭到黑客攻擊,導致多家企業數據泄露;數據使用與加工側:2023年日產汽車北美公司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在使用客戶數據開發軟件時,發生了數據泄露事件,約18000名客戶受到影響;數據銷毀側:2018年,鏈家刪庫事件,導致鏈家大部分業務癱瘓。
數字治理法治建設步伐加快
當前,數據既是數字經濟時代核心生產要素之一,也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沒有數據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因此,在堅持運用數字科技手段建設“智慧法治”的同時,必須防范數字科技發展帶來的風險,保障數據安全,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治理體系。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快數字治理法治建設步伐,加強頂層設計,并出臺相關安全保護法。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給數字中國、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同時也讓政府在數字時代更加有矩可循。此外,今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正式獲得通過,組建國家數據局。據悉,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運用數字技術筑牢數字安全防線
數據安全生態的建設需要法律保障的同時,也需要產業各方的努力。作為運營商的中國電信圍繞構建數據安全能力和護航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方向,不斷進行創新。
中國電信以打造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為目標,提出了構建云網融合、綠色、安全的數字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中國電信構建了“云、網、端、邊、用”一體化、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體系,通過網絡原生安全+可信云,創新性打造云網POP點上的獨特安全能力,將中國電信的網絡資源與云資源緊密耦合在一起,筑牢安全可信的“安全堤壩”。中國電信自主研發“云堤平臺”,成立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啟動“量子鑄盾行動”,打造了一個包含“數據安全管理體系、數據安全運營體系、數據安全技術體系”的全面安全體系,為行業數字化保駕護航。
此外,中國電信在2022天翼數字科技生態大會網信安全生態合作論壇上還發布了可信通信2.0、電信數盾、安全應用接口技術規范等多項安全產品和能力,分別實現了重塑新型通信信任關系、筑牢數據流通安全防線、構建開放生態標準,為行業客戶提供業界領先的安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