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繼2021年獲評“端到端燈塔工廠”后,升級成為“可持續燈塔工廠”,成為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首家“可持續燈塔工廠”。同時,這也是施耐德電氣在全球的第四家“可持續燈塔工廠”,其他三家分別為美國肯塔基州萊克星頓工廠、法國勒沃德勒伊工廠和印度海得拉巴工廠。截止目前,施耐德電氣成為全球擁有“可持續燈塔工廠”數量最多的企業,彰顯了其以技術創新驅動價值鏈綠色變革的領先實力。
“燈塔工廠”代表了當今世界數字化和綠色制造的最高水平,自2018年由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公司評選至今,已從全球遴選出189個領先的工廠和價值鏈,展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技術提升效率、增強競爭力,并推動商業模式的大規模轉型。目前,全球僅有25家工廠獲得了“可持續燈塔工廠”殊榮,它們在技術領先的基礎上,也在碳減排和循環經濟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標桿。
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是施耐德電氣在中國重要的電子能力制造中心,專精于為能源管理和工業自動化業務生產關鍵產品。此前,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已成為施耐德電氣的“零碳工廠”,工信部認證的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和“綠色工廠”。基于自身和賦能價值鏈低碳轉型的卓越表現,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于2022年實現了范圍1和范圍2的凈零排放,比原定2030年的目標提前了八年。
從“端到端燈塔工廠”到“可持續燈塔工廠”,其背后是創新技術驅動的持續進步。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通過人工智能驅動生態設計、開發閉環二氧化碳跟蹤平臺、打造提高能源效率的機器學習模型,以及發展新型循環商業模式等創新舉措,在短短兩年內成功將范圍1和范圍2的排放量減少90%,范圍3的排放量減少65%,水資源使用減少15%,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成效顯著。
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武器。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部署了多項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以提升能效和降低碳排。例如:利用數字孿生和人工智能構建的暖通空調智能系統,大幅提升了能源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基于人工智能數字模擬的熱力工序過程應用于工廠750萬件SMT(表面貼裝技術)的生產,顯著提升能源效率,使熱處理平均溫度降低10°C,預計每年可減少超過150噸的碳排放。
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創新性地將循環商業模式引入中國制造業,涵蓋回收、置換、翻新及24小時快速配送服務。與生產全新產品相比,循環產品的生產不僅大幅減少了原材料的消耗,還顯著降低了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并且循環產品均嚴格遵循與新品相同的高品質標準。
施耐德電氣始終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核心,并且融入業務經營的方方面面。作為供應鏈未來三年的戰略方向,施耐德電氣提出了“供應鏈影響力計劃”(Impact Supply Chain Program),其核心包括鼓勵并賦能員工通過創新為客戶帶來積極變化,致力于打造可持續、負責任且“零碳就緒”的供應鏈,為客戶提供行業領先的卓越產品,以及借助先進技術、智能化統一流程、區域生態系統和協同設計打造高績效。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的成就正體現了該計劃為客戶和地球環境帶來的積極影響。
施耐德電氣首席供應鏈官Mourad Tamoud表示:“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榮獲‘可持續燈塔工廠’,彰顯了施耐德電氣以數字化賦能綠色價值鏈的領先優勢。未來,施耐德電氣將持續投資先進技術,構建韌性、敏捷的綠色價值鏈,深化與合作伙伴、供應商和客戶的協作,共同為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世界經濟論壇先進制造與供應鏈中心負責人Kiva Allgood表示:“AI浪潮下,數字化、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徹底改變產業生態。作為創新的典范,‘可持續燈塔工廠’將先進技術應用于企業運營,不僅為產業樹立了可借鑒的標桿,更推動著整個生態圈的變革,為員工及整個社會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