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類似經歷,在瀏覽網頁或下載信息時,不斷彈出各種廣告、網頁甚至色情圖片,瀏覽器上莫名其妙多了許多按鈕,電腦里出現了許多自己從來沒有安裝過的軟件、電腦越來越慢甚至崩潰……這其實就是被“流氓軟件”襲擊了。
由于相關法規和標準的缺失,網民不勝其煩卻拿流氓軟件無可奈何。在網民紛紛聲討流氓軟件時,信息產業部專家日前表態說,信產部正在制定相關規范限制“流氓軟件”。而公安部也已將“流氓軟件”的發展傳播機制以及防治方法列入研究對象。
流氓軟件肆虐網絡
背后利潤10億
“現在一上網,網絡飆得狂,想去找美女,竄出小伴侶,消息搜不到,亂蹦小廣告,人家如意了,反說為咱好,流氓得逞了,網民受騷擾,黑了我的人民幣,昧了他的良心……”這個在網上流傳的帖子聲討的就是流氓軟件。流氓軟件一般和一些實用的免費軟件捆綁在一起,在下載軟件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裝進了你的電腦,哪怕是計算機高手,也難免不中招。
現在,網絡上存在的具有“流氓”嫌疑的軟件已經有近200種,它們悄悄潛入用戶的電腦,或者成為令人厭煩的廣告推銷員,或者悄悄出賣用戶的私人信息,“有的已然是犯罪。”互聯網觀察家謝文說。
“流氓軟件”肆虐的背后是一條利潤豐厚的灰色產業鏈。據報道,“流氓軟件”所造就的灰色產業鏈相關市場規模達到10億元。目前國內依靠“流氓軟件”出售廣告彈窗的網絡廣告公司、工作室至少有幾百家,而這些網絡廣告公司正是“流氓軟件”產業鏈連接上游廣告主和下游共享軟件作者的關鍵環節,他們一般用“裝機量”來形容自己的廣告實力,也就是廣告程序侵入電腦的數量。
網民自發組織聯盟
起訴流氓軟件公司
流氓軟件給越來越多的人帶來麻煩,甚至損失。忍無可忍的網民自發組織中國反流氓軟件聯盟,于今年9月起開始對那些有制造流氓軟件嫌疑的互聯網產業公司“開炮”。目前該聯盟已經把國內130多家網絡公司列入黑名單,并在全國各地以網友個人身份陸續向這些網絡公司提起訴訟。在黑名單中,不乏雅虎等大公司的身影。網友起訴這些公司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私自安裝其軟件到用戶電腦中,嚴重影響了用戶的電腦性能,甚至秘密收集用戶的個人上網資料。
監管處于真空地帶
但現實是,目前中國還沒有定義“流氓軟件”的統一標準,雖然,公安、文化、信息產業、工商等多個部門都從不同的角度擁有對互聯網的部分監管權,然而對“流氓軟件”的監管實質上還處于真空地帶。反流氓軟件聯盟發起人董海平說,這是相關訴訟的最大困難。他們訴訟的主要目的是呼吁更多人關注流氓軟件的危害,進一步呼吁法律立法的促進。
“流氓軟件”
將有判定標準
在廣大網友的強烈聲討和媒體強大的輿論監督下,“流氓軟件”有所收斂,但監管的真空注定它的反復。這時,有關部門開始行動。“我們需要更清晰的規范,要知道什么是‘流氓’,什么該制止”。劉龍庚所在的信產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承擔起了這項任務。第一項內容是對象廣泛的調研,新規則將會由信產部牽頭,公安部、文化部、司法部等部委參與其中,互聯網公司和民間組織也會貢獻出他們對“流氓軟件”的理解,最后,“信產部會出臺規則,但具體的技術鑒定會由公安部等出面”……
國家反病毒中心工作人員金波透露,公安部已經將“流氓軟件”的發展傳播機制以及防治方法列入研究對象。